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憾!不夸张的说,中国军事能发展到现在,乌克兰的帮助可真不小,那这个遗憾到底是啥呢? 要搞清楚这个遗憾,得先说说乌克兰到底给中国军工帮了多大的忙。从上世纪开始,中国和乌克兰就在军工领域搭起了合作的架子。 乌克兰从苏联手里继承了差不多三成的军工产能,除了最先进的战斗机,几乎啥武器都能造,简直就是军工界的“宝藏国家”。 这二十多年里,咱们从乌克兰拿到的技术,能串起一长串关键装备的发展路子。 苏联当年有6个造大型水面舰艇的造船厂,其中3个都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更是全苏联唯一能造航母的地方——咱们的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就是从这儿买的。 那时候“瓦良格”的船身已经完工68%,还带着一整套设计图纸,后来咱们改造的时候,乌克兰专家干脆手把手教,连舰载机降落必须用的阻拦索,都一口气卖给咱们4套——就这一下,直接帮咱们省了至少十年的研发功夫。 咱们在海军上的收获可不止航母,军迷常说的“乌克兰三舰客”——雪龙号破冰船、青海湖号补给舰,都是那时候引进的关键装备。 青海湖号原本是给苏联海军造的半成品,1993年咱们接下这个活儿继续建造,1996年就交到了南海舰队手里。 这下可好,中国一下子有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综合补给舰,满负荷装货能接近3万吨,之前远洋航行缺油少粮的后勤难题,一下就解决了。 航空领域的合作也没落下,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让咱们的大型运输机少走了很多弯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咱们就盯上了安-70运输机,虽说这款用了4台发动机的机型,因为两次试飞事故耽误了进度,最后没直接买成,但乌克兰还是把相关的设计思路转让给了咱们。 后来咱们研发运-20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有安东诺夫专家的影子,就连安-70用的D-27发动机,1.4万马力的推进功率参数,都给咱们国产涡扇发动机提供了重要参考。 发动机这块更不用提,引进AI-222发动机技术后,教练-10缺动力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这款发动机的推重比能到5.5,有了它,教练机才能实现超音速飞行。 可就算合作这么全面,还是留下了一个没法补的空白。乌克兰曾经有一艘用自己国家名字命名的巡洋舰——“乌克兰”号,这艘光荣级的大舰1984年就开工了,苏联解体的时候,已经完成了90%的活儿,满负荷能装1.15万吨的东西,身上装着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还有三层防空系统,大家都叫它“航母杀手”。 那时候乌克兰经济特别困难,根本没钱把它造完,更养不起这么大的舰艇,所以主动找买家,中国自然是最合适的。当时双方都谈得差不多了,咱们甚至去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考察过复工的条件,连后续改造的预算都初步算好了。 变故出在2014年,那时候乌克兰局势乱了,亲西方的临时政府上台,欧盟赶紧趁机施压,让乌克兰减少对中国的军售,好符合欧盟的禁运规矩。 要知道,那时候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国,中国常年在它的出口榜单上排前面,可在西方的政治压力下,双方的军售合作只能收紧。“乌克兰”号的出售谈判就这么搁下来了。 更要命的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因为没订单,2018年直接宣布破产——这艘停在船坞里的大舰,彻底没了完工的可能。后来乌克兰总统还签了非军事化法令,这意味着,这艘本来能成为中国海军核心装备的巡洋舰,只能在码头慢慢生锈,最后大概率要被拆了。 乌克兰手里还留着部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技术资料。这种轰炸机能超音速飞行,飞得比当时咱们最先进的轰-6K远一倍多,能装的弹药更是有22吨重。 咱们当时多次表达想合作的意愿,希望能引进相关技术,甚至买几架整机,可同样因为西方干预,乌克兰最后把手里的图-160全销毁了,相关资料也锁了起来。 后来杜文龙专家说过,轰-6K和图-160之间,至少隔着三个机型的差距——这种代差背后,其实就是当年没抓住技术引进机会的直接结果。 这些错过的机会之所以让人遗憾,是因为它们刚好是当时中国军工的短板。巡洋舰的区域防空和反舰能力、战略轰炸机的远程打击能力,都是三位一体作战体系里的关键环节。 虽说后来咱们靠自己研发补上了一部分差距,比如055驱逐舰的综合性能已经超过了光荣级,但研发周期比直接引进改造多了将近十年;轰-6K也一直在升级,可超音速突防的能力,始终不如图-160。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号这种快造好的舰艇,能让咱们快速掌握大型水面舰只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整合技术——这种经验积累,不是单纯买技术能比的。 等到咱们有能力自己造大型巡洋舰的时候,只能从零开始摸索,很多本来能靠借鉴解决的问题,都得花大量时间去攻关。
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05 12:51: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