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美国刚刚宣布 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东方大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费用, 具体收费标准如下:东方大国船每净吨50美元,东方大国造的船每净吨18美元,其他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每净吨14美元。 看这收费标准就透着蹊跷,东方大国拥有或运营的船直接给到50美元/净吨,比其他外国汽车运输船贵了近三倍。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哪里是正常的港口收费调整,分明是冲着东方大国造船业和航运业来的针对性打压,说穿了就是典型的单边保护主义套路。 美国嘴上喊着要重振本土造船业,可这算盘打得够响,现实恐怕要给他们上堂课。2024年的数据摆着,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5%,手持订单更是高达60%,而美国商船产能仅占全球0.4%。更关键的是,美国造一艘集装箱船成本要3.3亿美元,中国同类船只要6000万美元,这差距可不是靠收“过路费”就能补上的。 历史早有教训,1920年的《琼斯法案》搞贸易保护,结果把美国航运业从全球17%的份额拖到了如今的0.4%,造船成本比国际市场高出300%。现在故技重施,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世界航运理事会早说了,这种收费会惩罚高效船舶,而近一半美国进口的集装箱装的都是工业中间品,成本最终还是会传导到美国消费者身上,推高通胀。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内部已经吵翻了天。福特和卡特彼勒这些大企业急着反对,怕运费涨了削弱自己的竞争力;农产品出口商更慌,一艘6.5万吨的大豆货轮靠港,中企运营要多交325万美元,这笔钱要么自己扛要么涨售价,最后还是伤了美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连韩国都急着求豁免,毕竟现代、起亚的汽车出口全靠船舶运输,不想被连带遭殃。 美方大概没算到,东方大国早不是被动挨打的时候。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已经明确,对歧视性措施可以对等反制,收取特殊费用、限制港口准入都在选项里。更别说中国在LNG船等高端领域已经突破,2025年一季度订单占比都超过韩国了,真要切割市场,吃亏的未必是谁。 这场较量本质是用行政手段对抗市场规律,可全球航运链条早就是你中有我。美国港口要靠大型高效船舶维持运转,本土造船业又补不上产能缺口,最后很可能是砸了别人的船,也湿了自己的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新消息: 美国刚刚宣布 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东方大国拥有、运营
文武互娱
2025-10-05 08:55:13
0
阅读: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