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10月3日凌晨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对乌克兰多州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重点瞄准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 乌克兰能源部当天就证实了袭击的严重性,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的能源设施被砸得最狠,断电成了普遍现象。 没人会觉得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空袭——381架无人机,这个数字比过去三个月任何一次袭击都多近一倍,分明是冲着“饱和打击”来的。乌军虽然拦下来303架无人机和17枚导弹,但剩下的“漏网之鱼”还是精准咬中了要害,尤其是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这个乌克兰油气生产的核心区域,早在2月就被轮番轰炸过,如今再遭重创,直接让乌天然气产能又掉了一截,刚攒起来的过冬储备这下更悬了。 这波袭击藏着俄军战术的大变脸。以前还会用昂贵的导弹打变电站,现在全靠无人机“人海战术”,成本低得惊人,效果却翻倍。鞑靼斯坦的工厂里,无人机正像工业品一样流水线生产,年产能都飙到三万架了,打出去一批再补一批,根本不愁供应。反观乌克兰,修复一个火电厂要花一年,可19架无人机就能把它打回原形,特里皮利亚火电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刚装的防护系统压根扛不住饱和攻击,工程师们熬了无数个通宵的成果,几小时内就成了废墟。 最让人揪心的是普通老百姓。10月的乌克兰已经转凉,苏梅州的居民早上起来发现暖气冰凉,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药店的应急灯成了唯一的光亮。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说,去年冬天每天才停4小时电,今年怕是要面对12小时以上的黑暗,家里的老人孩子该怎么熬?乌克兰虽然攒了些天然气储备,但自己的产能掉了一半,全得靠从挪威进口,一旦供应跟不上,寒冬里的温暖就得看别人脸色。 更讽刺的是,这场“能源战”早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之前俄乌还想在多哈谈停火,结果因为冲突升级黄了,现在双方都往死里打对方的能源设施,无非是想逼对方先说软话。可俄军忘了,天然气运输设施是民用目标,对着这些地方下狠手,早已踩破了国际法的红线。乌克兰能源部骂得没错,这根本不是军事打击,就是拿平民的苦难当武器。 国际援助看着不少,欧盟给了7亿,英国也掏了钱,可修复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摧毁的速度。备用的变压器、涡轮机越用越少,工程师们快成了“救火队员”,却连足够的零件都没有。这场仗打到现在,拼的早已不是兵力,而是谁的民生先扛不住,谁的底线先被磨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梅德韦杰夫都沉默了!俄军这波操作直接给乌军整懵了!打了1300多天,俄
【124评论】【28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