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愣在原地,双腿不自觉地夹紧,心里又急又恼:“听雨轩?望瀑亭?这到底是文人雅趣还是存心折腾?”就在她几乎要原地跺脚时,一位保洁阿姨从“望瀑亭”里走出来,善意地指了指对面:“闺女,这边是女厕。” 那一刻她恍然大悟——原来“听雨”暗喻小便,“望瀑”指代冲水。可当她解决完内急,站在洗手台前,一个更深的疑问浮上心头:什么时候,我们连上个厕所都需要破解密码了? 这看似是文化创意,实则是设计者的自我陶醉。 他们沉浸在“风雅”的想象中,却忘了公共设施最根本的功能是服务大众。试想,如果是视力不好的老人、看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或者像这位女士一样内急的人,面对这样的标识,该多么无助? 所有优秀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上。 杭州公厕的“东坡亭”“西子阁”,旁边必定配清晰图标;成都网红厕所的“逍遥阁”“水晶宫”,门口都有醒目男女标识。既保留雅趣,又不失功能,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伪创新”实在太多——需要用力推才能开的“自动门”,比迷宫还难找的医院科室,要下载APP才能点的餐厅菜谱……这些设计打着“升级”的旗号,实则增加了普通人的使用成本。 说到底,公共服务的温度,就体现在对每一个普通人最朴素需求的尊重上。 厕所的首要功能是解决生理需求,不是用来欣赏对联、品味命名的。在确保清晰易懂的前提下,适当的雅致是锦上添花;但若为了标新立异而牺牲功能性,就是本末倒置。 这位女子的遭遇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吐槽:“上次我在商场看到‘观澜’和‘听涛’,还以为到了海边景区,差点憋出内伤!”另一个调侃道:“我们公司厕所叫‘擎天柱’和‘大黄蜂’,新来的同事在门口徘徊了十分钟。”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也遇到过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雅称”厕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推动更多的公共空间设计回归本质:少一点故弄玄虚,多一点人间清醒。独坐小亭观雨落 秋雨闲亭
她愣在原地,双腿不自觉地夹紧,心里又急又恼:“听雨轩?望瀑亭?这到底是文人雅趣还
老梦小常识
2025-10-03 10:31: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