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躺赢神器!520战法(5日线+20日线)用3年,避开80%回调,3个实战案例

搜集素材君 2025-10-03 01:44:33

散户躺赢神器!520战法(5日线+20日线)用3年,避开80%回调,3个实战案例讲透赚钱逻辑

炒股越久越发现:复杂的指标反而坑人,真正好用的方法往往最简单。我靠“520战法”(只盯5日线+20日线)操作3年,没学过MACD、KDJ,照样能抓趋势、躲暴跌,今天把这套“傻瓜式”方法拆透,新手看完也能直接用。

一、520战法核心逻辑:两根线看清趋势本质

股价的涨跌就像“开车”,5日线是“油门”(短期趋势),20日线是“底盘”(中期趋势)——只要底盘稳(股价在20日线上),油门没松(5日线不破),车子就会继续往前跑;一旦底盘塌了(跌破20日线),再踩油门也没用,反而会翻车。

比起那些需要算背离、看金叉的复杂指标,5日线和20日线是“资金用脚投票”的结果:股价能站在20日线上,说明中期资金在进场;跌破20日线,就是资金在集体出逃,信号直接又靠谱。

二、520战法6大实战用法:买、卖、等、低吸全讲透

1. 买股信号:5日线金叉20日线,“上车”时机到

信号解读:股价从低位起来,5日线(短期均线)向上穿过20日线(中期均线),形成“金叉”,同时股价站稳20日线上——这是资金开始抢筹的信号,此时进场,大概率能跟上一波上涨。

实战案例:去年买的某新能源票,之前一直横盘,某天5日线突然穿过20日线,当天成交量比前一天放大50%,我果断进场,后续1个月股价从18元涨到27元,赚了50%。

必记要点:金叉后要盯20日线,只要股价不跌破,就拿着;若金叉后3天内又跌回20日线以下,就是“假信号”,赶紧离场。

2. 持有信号:20日线上+5日线不破,“躺平”就赚钱

信号解读:股价稳稳站在20日线上,5日线始终在20日线上方,哪怕中途有小回调(没跌破5日线),也不用慌——这是趋势没断的表现,就像开车遇到减速带,慢一点但不会停,后续还会加速。

实战教训:前年买过一只消费股,股价在20日线上跑了2个月,中间有3次回调到5日线附近,身边朋友都吓得卖了,我按战法没动,最后股价从32元涨到48元,比中途下车的人多赚了40%。

操作技巧:回调时看成交量,只要缩量(比平时少30%以上),就是“洗盘”,千万别被吓跑;若放量跌穿5日线,再考虑减仓。

3. 止损信号:跌破20日线+放量,“刹车”别犹豫

信号解读:不管之前赚了多少,只要股价跌破20日线,且当天成交量放大(比前一天多50%以上),必须立刻卖——这是中期趋势反转的信号,再等只会深套。

血泪案例:我朋友去年买的科技股,跌破20日线时还放量,他觉得“跌到位了”,没卖,结果股价从45元一路跌到23元,亏了近50%,最后割肉时悔得拍大腿。

关键提醒:跌破20日线后,哪怕第二天反弹,也别想着“补仓”——反弹大概率是“回光返照”,只会让你套得更深。

4. 低吸信号:回调踩稳20日线,“捡漏”机会来

信号解读:股价在20日线上上涨,回调时刚好跌到20日线附近,不跌破、不放量,反而缩量企稳——这是“趋势中的休息站”,此时低吸,成本比追高低,风险也小。

实战案例:今年买的某券商股,上涨途中2次回调到20日线,都是缩量企稳,我每次都加一点仓,最后股价从12元涨到19元,低吸的仓位比第一次进场的多赚了20%。

避坑要点:只有“长期在20日线上走的票”能这么低吸;若是从高位跌下来碰20日线,大概率是“下跌中继”,别碰。

5. 震荡市用法:5日线和20日线“纠缠”,拒绝“无效交易”

信号解读:股价在5日线和20日线之间来回跑,既不金叉也不破位,成交量还缩量——这是“市场没方向”的表现,此时别频繁买卖,否则只会交手续费。

操作建议:震荡市要么空仓等信号,要么只拿1-2成仓“试错”,等5日线明确金叉20日线再加仓,避免被“来回打脸”。

6. 仓位配合:520战法+仓位,“赚时多赚,跌时少亏”

- 股价在20日线上+5日线金叉:仓位可以加到6-8成,敢赚趋势的钱;

- 股价回调踩20日线:仓位保持4-5成,不贪也不慌;

- 股价跌破20日线:仓位清到0-1成,保住本金最重要;

- 震荡市:仓位1-2成,少动多看。

三、520战法避坑3点:新手最容易犯的错

1. 别忽视成交量:光看线不行,比如跌破20日线时没放量,可能是“假跌破”,但放量必是真跌;金叉时没放量,可能是“假启动”,放量才靠谱。

2. 别在熊市用:熊市里股价大多在20日线下跑,金叉信号少且容易失效,此时不如空仓;牛市和震荡上行市,520战法才好用。

3. 别贪“最后一口”:哪怕股价还在20日线上,但5日线开始拐头向下,就要减仓,别等跌破20日线再卖,晚一步可能少赚10%-20%。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0 阅读:2
搜集素材君

搜集素材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