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慈禧太后好奇袁世凯是怎么练兵的,就来到天津检阅他的军队。中途,由于左顾右盼

熹然说历史 2025-10-03 00:44:31

一次,慈禧太后好奇袁世凯是怎么练兵的,就来到天津检阅他的军队。中途,由于左顾右盼将头上的宝石簪子掉到了地上。掉簪乃不祥之兆,在场无一人敢提醒。这时,偏偏有个人捡起了簪子,并用一句话让自己平步青云。 一根金簪的意外坠落,竟然成就了一个底层小兵的传奇人生。当满朝文武都被吓得噤若寒蝉时,只有他敢上前拾起那根象征着不祥的簪子。更绝的是,他用短短六个字就化解了危机,还让自己从此飞黄腾达。这个人就是后来叱咤东北的孟恩远,他的发迹史堪称晚清最离奇的逆袭故事。 孟恩远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或许不算响亮,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充满了戏剧性。1870年出生在天津西泥沽村的他,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七岁时被过继给叔父,跟着在运河上跑船谋生。那年头穷人家的孩子命贱如草,能活下来就算万幸了。 在船上干了十几年活儿,孟恩远练就了一身好力气,但性子也变得暴躁。他在漕帮里经常惹是生非,最后闹得在天津码头混不下去了。没办法,只能进城另谋出路。当时天津的花街柳巷正缺人手,孟恩远凭着一身蛮力当上了妓院的”大茶壶”,说白了就是看场子的打手。 别看这活儿不体面,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能填饱肚子的差事。孟恉远在妓院里待了几年,学会了察言观色,也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后来他离开妓院做起了鱼虾生意,运气不错,竟然发了点小财。 到了1896年,37岁的孟恩远因为打架斗殴惹上了人命官司,实在没地方去了。通过朋友介绍,他进了袁世凯在小站的军营当兵。这个年纪才当兵确实有点晚,但孟恩远有个特长,就是写字,特别是写”虎”字,写得相当有气势。 就是在小站当兵的时候,发生了那件改变他一生的事。慈禧太后听说袁世凯练兵练得不错,就亲自跑来检阅。那天慈禧穿得珠光宝气,头上戴着镶宝石的金簪。她看士兵训练看得太入神,左看右看的,结果头上的簪子就掉了。 这下可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按古人的说法,女人掉簪子是不吉利的,更何况是太后掉簪子。太监们不敢捡,袁世凯也不知道怎么办,其他人更是大气都不敢出。就在这个时候,孟恩远走上前去,把簪子捡起来了。 等慈禧检阅完毕,孟恩远跪下把簪子献上,还说了句”凤簪落地,重返佛山”。这话说得巧,慈禧最爱别人叫她老佛爷,“佛山”两个字正好拍到了马屁上。慈禧听了龙颜大悦,当场就夸这个小兵不简单。 慈禧走后专门问袁世凯这人是谁,袁世凯说是个普通士兵。慈禧就说了句”姓孟的可以做点大事”。有了太后这句话,孟恩远的仕途从此一帆风顺。袁世凯立马把他提拔为都统,从此步步高升。 几年后,孟恩远当上了吉林巡防营督办,在东北一待就是十二年。他在吉林扩充军队,整顿军务,面对沙俄的入侵也敢硬碰硬地干。那时候的孟恩远确实算得上是个人物,手下有数万兵马,在东北也是一方诸侯。 但孟恩远这人终究格局有限,政治眼光不行。1917年张勋搞复辟那会儿,他竟然暗中支持,想着能分一杯羹。结果复辟失败后,张作霖抓住这个把柄不放,发动了驱逐孟恩远的运动。同年十月,孟恩远被撤职,从此在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 回头看孟恩远的一生,真是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话让他平步青云,一个错误的政治选择又让他身败名裂。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出身底层的人能在乱世中爬到那个高度,光靠运气是不够的,还得有胆识和手腕。 孟恩远的故事告诉我们,机会往往就在那一瞬间,关键看你敢不敢抓住。当别人都被吓得不敢动的时候,他敢上前捡簪子;当需要化解尴尬的时候,他能想出恰到好处的话。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多年来在底层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 从码头船工到东北督军,孟恩远用一句话改写了人生轨迹。虽然最后因政治投机而败落,但这个传奇故事仍让人唏嘘不已。你觉得在那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方式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