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堰塞湖溃堤还没有解决,国民党主席选举要办8场政见发表会,分别在“六都”以及新

史鉴奇谈 2025-10-02 14:02:04

花莲堰塞湖溃堤还没有解决,国民党主席选举要办8场政见发表会,分别在“六都”以及新竹县、屏东县。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台湾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国民党主席选举确实应该多办政见发表会,候选人向外界说明自己的政策主张。   所有人的目光还盯着花莲的泥浆时,国民党抛出的消息直接点燃了舆论。国民党主席选举要办8场政见发表会,场地选在了“六都”外加新竹县、屏东县,声势搞得相当浩大。   可此时的花莲是什么光景?台风“桦加沙”留下的马太鞍溪堰塞湖余威仍在。最新数据显示,灾害已造成15人死亡、8人失联、69人受伤。光复乡的街道被泥浆覆盖,翻覆的车辆歪在路边,停水停电的居民还在等着物资。   更让人窝火的是,救灾现场没看到多少合力,反倒先上演了骂战。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卓荣泰去灾区,跟国民党籍花莲民代傅崐萁两度大吵,最后卓荣泰直接甩脸走人。绿营民代还在群组里喊着要找“杀伤力”消息攻击地方,连水利专家李鸿源都忍不住呼吁蓝绿别再斗了,先救人。   就在这节骨眼上,国民党的8场政见会计划砸了下来。支持的人说得挺在理,他们觉得主席选举不是小事,6位候选人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这些人,确实该多跑几个地方,把“内阁制”改革、青年投票这些主张讲清楚。毕竟选出来的人要带国民党走方向,党员和民众都需要了解政策。   但反对的声音显然更刺耳。有网友直接在PTT上反问:“灾民还在泥里找东西,他们要在空调房里讲政见?” 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花莲的堰塞湖还维持着红色警戒,坝体冲刷得厉害,地质根本不稳定。志愿者们忙着在台铁光复车站搭服务中心,募来的2亿捐款刚要开始分配,这些实打实的事远比政见会急迫。   朱立伦作为国民党前主席和这次的候选人,自然成了争议焦点。他不是没跑过政见会,早年竞选时就曾连赶三场,对着两千人喊“台湾不能没有国民党”。可现在的时机太微妙了,民众看着郝龙斌批评台当局不用“大罢免”的动员力去救灾,转头就看到国民党要办8场造势式的说明会,难免觉得讽刺。   有人替国民党辩解,说政见会经费由中央出,不用候选人分摊,花300万新台币不算铺张。但网友不买账,他们算的不是钱,是人心。花莲的救灾人员顶着臭味清理垃圾,失联者家属在寒风里等消息,此刻任何政治活动的高调宣传,都像在灾民的伤口上撒盐。   还有人提到,“六都”加新竹、屏东的布局是为了覆盖全台,照顾不同地区的党员需求。可PTT上的留言一针见血:“全台最需要国民党关注的地方是花莲,不是政见会场。” 这种反差让不少人想起朱立伦以前炮轰民进党“政治失能”的话,现在民众反倒用这话回敬过来。   其实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要不要办政见会,而是能不能分轻重。国民党不是没做救灾的事,傅崐萁在灾区跟当局争执,郝龙斌天天批评救灾不力,这些行动民众看在眼里。但8场会议的规模和时机,难免让人觉得国民党把选举放在了救灾前面。   就像有网友说的:“讲政见用一场电视会也能讲清楚,非要跑8个地方摆排场?” 国民党中央其实也安排了10月5日的电视政见会,这个安排本可以更突出,等花莲灾情稍缓再办地面场次,舆论反响肯定不一样。   现在的局面挺尴尬。支持者觉得批评者上纲上线,选举和救灾本可以并行;反对者觉得国民党没抓住重点,忘了“民为贵”的老理。花莲的泥浆还没干,这场关于“政见会该不该办”的争论还在发酵,而最该被关注的灾民,还在等着一个更务实的答案。   官方信源:中国台湾网《国民党党魁之争:仅举办政见说明会,不另办辩论会》

0 阅读:246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