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蓉主演的电影,10月16日准备上映了,她在里面演李大钊的妻子,电影非常正能量,有人会去看吗? 这部早在2024年就亮相北影节的影片,当时田海蓉穿白裙走红毯,一提角色就说“这次要演的不是贤妻,是革命者”。 2025年10月16日,《火种》定档人民院线。富大龙挑大梁演李大钊,姜武跟他有对手戏,田海蓉的角色是赵纫兰——李大钊结婚28年的妻子。电影拉了两条线,一条是1919到1927年,李大钊搞革命传马克思主义的日子;另一条跳去1951年,用后来的眼睛回望当年的选择。 很多人对赵纫兰的印象是“持家的女人”,但田海蓉拍前查了一堆资料——赵纫兰没读过几年书,却跟着李大钊从河北乐亭农村到北京,把自家土坯房变成革命联络点。李大钊被抓时,她到处找亲戚借银圆救他,后来带着三个孩子逃到乡下,饿了就挖野菜,却把藏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小册子偷偷传给村里的年轻人。田海蓉接受采访时说,“赵纫兰不是依附,是跟李大钊一起扛着革命的人”。电影里有个细节,她半夜缝李大钊的破外套,针脚里藏着给地下党的密信;还有次把给孩子留的玉米面,煮成稀粥端给来开会的同志,自己啃凉红薯。 为什么《火种》选田海蓉演赵纫兰? ① 田海蓉是上海戏剧学院科班出身,之前演《雷雨》里的四凤,《黑冰》里的刘眉,对年代戏的细腻感摸得准; ② 她为角色做了三个月功课——读李大钊故居的家书,去乐亭农村跟老人聊赵纫兰的往事,甚至学了河北方言; ③ 形象贴合——赵纫兰是农村出来的女性,田海蓉的脸有朴实感,穿上粗布衫扎上麻花辫,就像从旧照片里走出来的。 现在很多爱国电影喜欢拍“大场面”,《火种》却把镜头对准“小日子”。赵纫兰的一天不是喊口号,是早起喂鸡,是给李大钊补袜子,是把革命者的文件藏在灶台下。这种真实感能戳中普通人——原来英雄的背后,是一个女人每天要应对的柴米油盐,是害怕但不敢说的恐慌,是明明知道危险却咬着牙陪他走下去。比如电影里有个镜头,李大钊要去北京搞运动,赵纫兰把他的棉服翻过来,补好后背的破洞,说“早去早回”,眼里的担心藏都藏不住。这种细节比“我支持你”更让人难受,因为它像极了我们爸妈送我们出门时的样子。 有网友说“学校布置看爱国电影,我先避雷”,但也有人反驳“想看看赵纫兰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不是电影套路,是很多人没见过“活的”革命先辈——赵纫兰不是“符号”,是会哭会疼的女人,是跟我们一样想过好日子,但选择为了更多人放弃的人。 我觉得《火种》的价值,是把“伟人的家人”从历史的边角拉到中间。田海蓉演的赵纫兰,不是“贤妻良母”的模板,是“革命的同行者”。现在的孩子需要知道,革命不是一个人的热血,是一家人的牺牲——这种真实,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你会不会去电影院,看看赵纫兰的故事?
田海蓉主演的电影<火种>,10月16日准备上映了,她在里面演李大钊的妻子,电影非
星星不吃瓜
2025-09-30 22:15:4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