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斯大林,身高只有1米65,却是高加索的悍匪,尽管如此,他英俊潇洒,体魄健

轩叔观察 2025-09-29 13:25:05

年轻时的斯大林,身高只有1米65,却是高加索的悍匪,尽管如此,他英俊潇洒,体魄健硕,为了筹集资金,劫掠银行、绑架勒索都游刃有余,更是娴熟于冷兵器斗殴、暗杀等手段。[无辜笑] 1878年他出生在格鲁吉亚哥里镇,父亲是酗酒的鞋匠,经常对母子施暴,母亲省吃俭用把他送进教会学校,希望他成为神父获得稳定收入,这在当时的格鲁吉亚是贫困家庭子女最现实的出路之一。 在神学院期间,他的成绩优异,但同时秘密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899年因参与地下读书会被开除,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失去了成为神父的可能,转而加入社会民主工党。 当时沙俄统治下的高加索地区,革命组织缺乏资金购买印刷设备和支付活动经费,1907年6月他在第比利斯策划了一次银行劫案,行动中使用炸弹和枪支,造成40多人伤亡,抢得34万卢布。 这笔钱相当于当时熟练工人300年的工资总和,大部分通过欧洲的中间人转给了流亡瑞士的列宁,用于印刷宣传品和资助党员活动,这次行动让他在布尔什维克内部获得了列宁的认可。 但党内孟什维克派系强烈反对这种行动方式,认为违背了社会民主原则,双方在1907年的伦敦代表大会上激烈争论,最终通过决议禁止类似的“没收”行动,他所在的布尔什维克派系表面服从,实际继续秘密进行。 从1902年到1913年,他七次被捕,多次流放西伯利亚,档案显示他有五次逃脱记录,包括1904年从西伯利亚徒步数百公里返回高加索,1906年化装成农民混上火车逃离,最后一次流放在1913年,他被送往北极圈附近的图鲁汉斯克,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才获释。 在流放期间他结识了大量政治犯,学习了不同地区的革命经验,也见识了沙俄监狱系统的运作方式,这些经历后来被他用于建立苏联的劳改营体系。 1917年他回到彼得格勒时已经39岁,在布尔什维克中资历较深但并非核心领导,十月革命后他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主要处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问题。 列宁在1922年的遗嘱中评价他“太粗暴”,建议将他从总书记职位上调离,但列宁病重期间他通过控制党内人事任免巩固了权力基础,1924年列宁去世后,他在与托洛茨基等人的权力斗争中胜出。 早年的地下活动经历培养了他对权力的敏感度和组织能力,他熟悉如何建立秘密网络、如何清除异己、如何在体制内外同时运作,这些技能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被充分运用。 1930年代的大清洗期间,许多曾经的战友被处决或流放,其中包括当年参与第比利斯劫案的多数成员,历史档案显示他系统性地消除了了解他早年活动细节的知情者。 他执政27年间,苏联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二战中击败纳粹德国,但同时也造成了数百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这种极端的两面性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他早年形成的行事风格,目标至上,不择手段。 从贫困鞋匠之子到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人生轨迹确实罕见,但历史研究表明,他的成功更多来自对权力机制的精准把握,而非个人魅力或理论建树,他留下的政治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俄罗斯社会。 网友们议论纷纷: “好家伙,这不就是现实版的‘矮脚虎’吗?个子不高,本事不小,抢银行搞绑架样样来,最后还成了最高统帅,这人生剧本也太狂野了。”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啊!脸上有麻子,脚趾还并趾,放现在可能都自卑死了,但人家内心强大,敢想敢干,直接改变了历史进程,看来核心竞争力不是颜值,是狠劲和脑子。”   “给列宁送钱那段真是看呆了,这不就是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吗?只不过他的‘融资’手段太硬核了,是直接抢银行来的启动资金,布尔什维克版的A轮融资,血腥又暴力。”   “这种复杂的历史人物真的很难评价,你说他是英雄吧,他的手段极其残忍;你说他是恶魔吧,他又确实成就了一番事业,可能这就是历史的复杂性,我们得避免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    如果我们抛开“成王败寇”的思维,斯大林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早期经历,究竟应该被看作是一段值得讲述的“传奇”,还是必须谴责的“污点”呢?   官方信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