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当地时间9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当天凌晨,俄防空系统在多地共击毁41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库尔斯克州12架、布良斯克州10架。 单看这组数字,似乎俄军防空网坚不可摧,轻松化解了一场无人机突袭。但把时间线拉长几天,这组数据就变了味。 9月23日到24日,乌无人机刚横扫俄多地,库尔斯克的军火库炸成火球,利戈夫市因变电站被毁大面积停电。短短几天,所谓的防御更像被动招架。 更耐人寻味的是同一天的另一则消息。泽连斯基直接喊话,俄军发动12小时空袭,用了近500架无人机和40多枚导弹,基辅已有4人丧命,40人受伤。 一边是击毁41架的防御通报,一边是500架突袭的攻击宣言。这对比太刺眼,谁在掌握战场节奏,答案几乎写在脸上。 库尔斯克和布良斯克成了高频战场绝非偶然。这两个州紧临乌克兰边境,是俄军物资中转站,也是无人机攻防的前哨站。 俄军的拦截成本高得吓人。一枚防空导弹动辄数百万美元,打下来的可能是几千美元的商用改装无人机。这种消耗战,根本撑不长久。 乌克兰早把低成本换高价值玩得炉火纯青。之前蛛网行动用50万美元无人机群,毁掉13架单价1.5亿美元的图-95,效费比1:390。 俄军不是没察觉问题。他们试着用电子战干扰,也想搞无人机反无人机,但漏洞始终堵不上。泽连斯基那句指挥部在你们安全局对面,简直是公开嘲讽。 士兵用民用手机泄密、货运卡车藏无人机潜入,这些低级失误反复上演。防空系统再强,架不住内部全是窟窿。 9月初俄军也曾出动805架无人机空袭,可现在轮到乌军掌握主动权。战场逻辑早变了,不是比谁导弹多,是比谁迭代快。 商用零件攒的无人机,靠AI导航和民用网络就能突破防线,拦截成本是攻击成本的8000倍。这种账,怎么算都是防御方亏死。 俄军通报总爱报击毁数量,却从不提对方真正的打击目标。是军火库?是变电站?还是指挥中心?模糊的数据背后全是心虚。 现代战争早不是钢铁洪流的对决了。乌克兰用一堆廉价玩具,就把军事强国拖进了消耗陷阱,这才是最狠的战术。 41架的拦截战绩,放在500架的突袭规模里,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俄军的通报更像自我安慰,骗不了对手,也瞒不过世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后勤不要了?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表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总共袭击
【1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