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突然宣布了! 9月25日,日本制铁正式宣布,将向旗下的美国钢铁公司两家工厂投资3亿美元,这笔钱是它之前承诺在2028年前完成的110亿美元大规模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好多人看完这消息都犯嘀咕:日本制铁2025财年的业绩明明不咋样啊,归母公司的净利润比上一年少了36.2%,营业利润也跌了快三成,这种时候咋还硬着头皮往美国扔钱? 而且这3亿具体要花在哪儿?更关键的是,美国政府手里还攥着“黄金股”,有一票否决权,日本制铁这钱真能按自己的想法花出去吗? 想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得先把时间往回拨拨。日本制铁盯着美国钢铁公司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23年12月,它就喊出了每股55美元的收购价,算下来总共要花141亿美金。 那时候美国钢铁的股价才40美元左右,能给出这么高的溢价,其实是日本制铁没辙了——它本土的钢铁市场早就不行了,产能撑不起企业增长,新兴市场又没什么竞争力,美国作为全球第三大钢铁消费国,自然就成了它必须拿下的一块地。 但这收购过程可太曲折了,前前后后拖了18个月。一开始拜登政府直接否了这事儿,后来美国本土的克利夫兰-克里夫斯和纽柯钢铁还凑过来抢,报的价才是日本制铁的一半。 直到特朗普再次上台,这事儿才算有了转机。可日本制铁为了拿到入场券,付出的代价比预想的大得多。 不光没降收购价,还跟美国政府签了《国家安全协议》,同意给美方发“黄金股”——这股看着没什么实际财产权,却有超级否决权,美国政府拿着它,能管日本制铁的投资计划、不让工厂随便关门,连买原材料都能插一脚。 紧接着,日本制铁就抛出了2028年前投110亿美金到美国的承诺,这时间点刚好卡着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而且这承诺不是光嘴上说说,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时还特意把投资额往上提,从最开始的27亿一路加,才换得特朗普政府松口。 到了今年6月18号,收购总算成了,美国钢铁成了日本制铁的全资子公司,但还保留着美国的注册身份,总部也没动,还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 更关键的是,董事会里大部分成员和核心管理层都是美国人,特朗普甚至能直接任命一个董事。 所以9月25号宣布的这3亿投资,就是这个大计划的具体落地。钱要直接投进美国钢铁的两家工厂,虽然具体用途没全说透,但结合美国市场的情况,大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现在美国钢铁市场挺缺钢材的,2024年进口的钢材占了消费量的30%,本土企业的设备又老又旧,技术也跟不上,美国钢铁自己的粗钢产量都跌到世界第29名了。 这么看,这3亿大概率是用来升级生产线,搞点高端产能,比如给汽车、军工这些领域供的钢材——这些领域的利润可比普通钢材高多了。 而且美国市场的吸引力不光是缺钢材,政策上的好处也不少。特朗普政府把进口钢铝的关税从25%提到了50%,除了英国,其他国家都得受这个影响。 日本制铁算过一笔账:从日本运钢材到美国,加上关税,一吨得花850到950美金;但在美国本地生产,一吨才750到800美金,中间差出100到150美金。 这差距对需要大量钢材的行业来说太重要了,就拿汽车制造举例,一辆车要用1.5吨钢材,光材料成本就能省225美金,这可不是小数,能直接帮产品提升竞争力。 美国还有专门的政策红利推着企业往里投钱。《大而美法案》里规定,外资企业的资本性支出能100%一次性折旧抵扣,就这一条就能帮日本制铁省一大笔税。 研发费用能即时抵扣,做出口业务还能享14%的优惠税率,这些都让日本制铁更愿意把高价值的业务转移到美国。而且美国各个州也在抢着给好处,像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这些钢铁重镇,还给出了土地优惠、人才培训的配套政策,这些都成了这3亿投资能快速落地的催化剂。 日本制铁这么折腾,其实是有自己的全球算盘的。收购美国钢铁之后,它的粗钢产能整合起来能排到全球第四,刚好形成以本土、印度、美国为核心的“铁三角”布局。 美国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高端钢铁市场”,对高性能汽车、军工产品的钢材需求一直很稳,利润空间比普通钢材大太多。 所以它才计划用这110亿投资,在2028年前把美国的粗钢产量翻一倍,直接对接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需求——比如建厂房、造汽车都得用钢材,这些需求都是实打实的。 别看这3亿美金不算特别多,其实就是个明确的信号:日本制铁在美布局是动真格的,同时也能看出来美国是想用政策把这些外资企业攥在手里。 美国政府靠“黄金股”和投资承诺,把外资企业的经营方向跟自己的国家战略绑在一起,这种“既要控制权又要投资”的模式,已经开始在半导体、稀土这些关键行业用了。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待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