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加州州长纽森表态了 9月25日,加州州长纽森在联合国大会场外发表激烈讲话,直指特朗普的“气候怀疑论”将把美国带回“洞穴时代”。 特朗普在联大发言中质疑气候变化科学性,并宣布将撤销《巴黎协定》执行条例,这与纽森领导的加州清洁能源政策形成尖锐对立。 但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能源安全观:特朗普主张扩大化石能源以保障“能源独立”,而纽森则认为清洁能源才是未来安全的关键。 五角大楼2025年最新《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指出,全美有超过100个军事基地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加州范登堡太空基地因海岸侵蚀已投入4.2亿美元进行防护工程,这些现实威胁使纽森的立场获得军方 tacit支持。 加州作为美国军工复合体重镇,正经历能源转型带来的产业链重构。洛马公司帕姆代尔工厂已改用微电网供电,太阳能满足其70%的能源需求;北美航空制造公司开始为F-35生产线采购“绿钢”。这些转变背后是加州2019年通过的第100号法案,要求2045年前实现100%清洁供电。 更深远的影响在研发领域,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核聚变研究取得突破,2025年实现净能量增益3.2倍。这项技术突破若产业化,将彻底改变军事能源供应模式。 特朗普的“气候怀疑论”有其战略考量。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5年达到日产1300万桶新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能源独立意味着在地缘政治中拥有更大主动权,如对委内瑞拉制裁时不必担心油价波动。 从军事部署看,海外能源依赖度下降使美军战略更灵活。第五舰队不必为确保霍尔木兹海峡畅通而保持大规模存在,可将资源转向印太地区。这种战略调整符合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 纽森的表态代表着“气候联邦主义”的新形态。加州联合16个州组成的“美国气候联盟”已形成事实上的平行气候政策体系。该联盟经济体量达11万亿美元,超过德国GDP总和,使其具备与联邦政府抗衡的实力。 这种分裂体现在具体政策上。环保署2025年放宽发电厂排放标准后,加州反而加严了本州标准,并要求进口电力也符合要求。这种“标准输出”能力,使加州政策影响力超越州界。 主要军工企业已在调整战略。通用电气航空集团宣布,2028年前所有发动机工厂将使用可再生能源;雷神技术公司要求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数据。这些变化不仅出于环保压力,更因清洁能源可降低作战成本。 无人机能源转型尤为明显。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太阳能死神”无人机可连续巡航120小时,较燃油机型提升400%。这种技术优势正在改变战场能源逻辑。 特朗普的气候立场使美国与盟友关系复杂化,北约欧洲成员国中,已有22国加入加州主导的“零排放联盟”,承诺2030年前实现军用车辆电动化。德国更直接采购加州标准的氢燃料电池用于潜艇。 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型盟友则支持特朗普立场。这种分裂反映出能源结构差异导致的战略选择不同。 新能源技术正催生军事变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便携式核电池已用于特种部队装备,使单兵装备续航时间提升十倍;SpaceX的星链卫星网配合太阳能电站,为海外基地提供更廉价的能源方案。 这些创新降低了对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依赖,使分布式作战成为可能,美军2025年《能源安全远景》明确提出“能源韧性”目标,要求主要作战系统具备72小时离网运行能力。 当前争论令人联想到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政策分歧。当时美国选择战略石油储备制度保障安全,而今面临的是技术路线选择。页岩革命证明技术突破可改变能源格局,清洁能源技术可能带来新一轮变革。 与冷战时期不同,当前能源竞争更侧重技术领先而非资源控制。这种转变使加州这样的科技重镇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短期看,联邦与州的分歧将持续。但技术发展可能打破僵局:若储能成本在2027年前降至临界点,清洁能源经济性将超越化石能源。这种市场力量可能促使政策转向。 军方态度将是关键变量,国防部2026年将完成主要基地微电网改造,届时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下降,可能改变其对能源政策的立场。 纽森与特朗普的争论,本质是国家安全理念的碰撞。是依赖传统能源保障即时安全,还是投资新能源谋求长期安全?这场争论结果将影响美国未来数十年的战略方向。 正如一位五角大楼顾问所言:“能源独立不仅是地缘政治问题,更是技术问题。谁掌握下一代能源技术,谁就掌握未来安全主动权。” 信息来源:美国加州州长纽森抨击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这是在背叛美国,只会帮助中国 观察者网2025-09-25 09:11
这位美国籍的中国媳妇说得真好,我听了才知道,我生在中国,本身就值700万人民币啊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