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37万亿美债泡沫即将破裂,中国每一次减持美债,都等于向美国经济的心脏

洞察观史 2025-09-26 15:45:32

[浮云]美国37万亿美债泡沫即将破裂,中国每一次减持美债,都等于向美国经济的心脏,发射了一枚无法拦截的“金融东风导弹”。 中国这几年慢慢减少持有美债的动作并非新闻。官方数据表明,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从几年前的高点往下滑,目前约在 7300亿到7800亿美元 区间。 跟中国相比,日本、英国这些传统的大债主反而在近期美债持有中有回升趋势。中国在美国外国债权者榜单里,从第二变为第三。 中国减持美债原因有几个:一是要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比如黄金、其他国家债券或在国外银行注册的托管账户里的资产。二是美国自己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利率可能上升,美债的价值和收益率之间的风险在变。中国不希望自己的外汇储备因为“美元贬值+美债价格下跌”而缩水得太厉害。 中国公开持有的美国国债下滑,但有分析指出部分资产被转入国外托管账户或通过别的途径“隐形持有”,所以“减持”不等同“放弃”。 对美国来说,利率会上升,借钱变贵,财政负担重;对中国来说,美债价格如果被压低,其剩余资产贬值嚣张。中华学者、经济智库看这风险就“互毁”。 不只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一些新兴经济体里,用美元结算贸易的比例、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都在悄悄下浮。 中国的策略看起来是:削弱对美元的依赖、分散储备风险、保全自己的外储价值,同时保留在国际体系中足够的影响力。这样一来,即便美国财政压力、通胀、国债上升,美国对外政策受到的制约也会更多。 特朗普一方面推动与中国对话,一方面在某些重大敏感议题上示弱(比如对台军援),可能是希望通过外交谈判获得经济上的“让步”或者“缓冲”。但这种让步如果被中国看作软弱,可能下一步压力更大。 事情比“军事打仗”的画面更复杂,也更危险。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从海上的航母、空中的轰炸机,转移到了金融、债权、外汇储备、和外交谈判桌上。 我们不必悲观绝望,也不必盲目夸大。中国在这场较量里展示的是理性与策略,而不是激进与冒险。每一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长期利益做决定,全球经济体系也在含糊与重构中滚动。 只要我们能看清金融战的规则,保持清醒,不被恐慌情绪牵着走,就能在变动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希望这种全球竞争,不是压倒、掠夺和对抗,而是推动更公平、透明、可持续的金融秩序,让更多国家有选择的余地,也让国际关系少些“鸡蛋碰石头”的损失。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美国若印钞37万亿还债将引发美元崩盘)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