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泰国、老挝、越南等地,45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中国,不用和康熙硬碰硬,还可能获得康熙的支持,民族英雄的称号肯定是跑不了的。 吴三桂在云南蹲了那么久,手里十多万精兵,粮草兵器样样齐全,要是聪明点,早该瞅准南边那片地儿下手。17世纪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泰国乱得一塌糊涂,总面积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够他折腾半天。越南那边,后黎朝早分裂了,郑氏管北方河内,阮氏占南方顺化,从1627年起俩家就打个不停,军队散在地方,边防跟纸糊似的。吴三桂的骑兵一冲,红河流域准保拿得下来,那些地方汉人聚居区,还能给他当向导拉壮丁。 再看老挝,兰沧王国王室天天内斗,王子间抢位子抢得头破血流,北部诸侯各自为政,军力就几千象兵,武器多是竹矛铁刀。吴三桂从云南南部一渡湄公河,就能直扑万象,沿河谷推进,几天内控制要道。那些小寨子首领,遇上他许诺减税分田,十有八九就归顺了。瘴气热带雨林是麻烦,但他部队有云南老兵,带点草药防疟疾,问题不大。拿下老挝中部,就能切断泰国北部的补给线,经济上还能用茶叶铁器换象牙稻米,稳稳的。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那会儿,国王纳赖忙着宫廷清洗,北部清迈边防空虚,主力全压在曼谷。吴三桂集结八万兵马,从老挝高原翻山,就能突袭清迈,两万守军弓箭象队挡不住他的火枪骑兵。城破后,分封当地贵族田产,联姻拉拢,兰纳地区那些小势力准保站队。推进到中部平原,泰国反扑来时,他设伏湄南河,炮火一轰,敌船就翻。整个过程避开中原硬仗,康熙说不定还乐见其成,当成缓冲区册封他南王,换点贡品情报。吴家子孙守着这片地,矿产稻田养兵,日子长着呢。 这片地资源多,越南稻米年产上百万石,老挝金矿象牙不缺,泰国平原马匹成群。吴三桂懂收买人心,在云南就靠分利益稳住官员,要是南下,照方抓药,设理事会管事,减役修水利,流民自然来耕。清廷远在天边,鞭长莫及,他还能派商队回云南贩货,经济链条连起来。历史上,清朝靠安抚中原站稳脚,他学着点,合作当地权贵,守住地盘不难。康熙要统一全国,也不想多开战线,吴三桂说不定真混上民族英雄,碑文上刻几句开拓边疆。 1673年冬,康熙下撤藩令,吴三桂一看苗头不对,干脆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虏檄文,自称大元帅,带着部队东进湖南。耿精忠和尚可喜也跟着反,初时势头猛,攻下长沙岳阳,席卷六省,部队从云贵拉到二十五万,粮道却拉得老长。康熙亲政,调精锐反击,先收买耿精忠降清,切断吴军侧翼,福建广东战场瞬间崩盘。 吴三桂退到衡州,1678年春染上重病,勉强称帝建大周,传位孙子吴世璠,自己没撑几个月就咽气了,年六十六。吴世璠接手后,守着昆明苦苦支撑,清军一路推进,粮草断绝,士兵开始逃散。1681年,清兵破城,吴世璠在王府服毒,全族男丁被斩,女眷押京充奴。三藩之乱拖了八年,南方生灵涂炭,吴家从此除名,尸骨无存。 耿精忠投降后又帮清平叛,康熙还是不放心,凌迟处死他,家产抄没。尚之信那边也一样,软禁到死。吴三桂这一反,表面风光,实际把自家基业全搭进去了,清廷借机加强中央集权,康熙声望更高。云南从此设绿营驻防,边疆稳了,但当地百姓遭了大罪,田地荒废,人口锐减。
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
陈砚之
2025-09-25 19:45:45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