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贞观长歌》时,谁没被剧中蜀王李恪圈粉?能文能武、能谋善断,还敢孤身闯敌

煜文谈娱 2025-09-25 10:45:52

第一次看《贞观长歌》时,谁没被剧中蜀王李恪圈粉?能文能武、能谋善断,还敢孤身闯敌营谈判,简直是完美皇子模板。可你有没有想过,历史上的李恪为啥连大唐皇位的边都摸不到,始终登不上储君之位? 其实原因远比电视剧复杂。首先,出身是绕不开的硬伤。唐太宗李世民最偏爱长孙皇后的嫡出子女,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嫡子都长大成人,古人“立嫡立长”的规矩摆在那,庶出的李恪从起点就落了下风。更要命的是,他母亲是隋炀帝之女,身上流着前隋皇室血脉——当年帮李唐打天下的功臣,哪个没沾过隋朝的“血”?要是李恪继位,功臣们难免担心他为外公报仇、清算旧账,这风险没人敢冒。 其次,所谓“受宠”和“立储考量”,更像镜花水月。虽说太宗曾夸李恪“英果类我”,文武双全,还因李治性格软弱考虑过他,但“一句像我”说明不了真心。看看皇子们的名字就懂:“恪”是谨慎、恭敬之意,对比其他皇子的名字,态度差别很明显。而且太宗自己靠玄武门之变上位,深知政变之苦,他想要的是稳固传位,而非另一个“像自己”的激进继承人,性格温顺的李治显然更符合期待。 至于电视剧里说李恪参与夺嫡,纯属胡编乱造!历史上的他压根没主动掺和过储位之争,更不存在“能力不行没当上皇帝”的说法。毕竟杀隋炀帝的是宇文兄弟,李唐和隋亡本无直接关系,他既不会改姓杨,也不可能把江山拱手让人,所谓“威胁”更多是出身带来的猜忌。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亲自抚养她的一双儿女,之后也很少留恋后宫,对嫡出子女的偏爱,早已注定了李恪的结局。 你觉得在李恪没能继位的原因里,“前隋血脉”和“庶出身份”,哪个影响更大?

0 阅读:0
煜文谈娱

煜文谈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