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个84岁的老太太来到政府接待处,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捐款24亿!”她哪来的这么多钱? 说起这个老太太,本名叫耿维馥,后来改成赵碧琰。她190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条件还行,从小识字,懂些诗书。年轻时,她通过哥哥介绍,认识了赵欣伯。那时候赵欣伯刚从日本留学回来,手里捏着东京帝国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风头正劲。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结婚了。赵碧琰为了迁就丈夫的旧情人王碧琰,就改了名字,从耿维馥变成赵碧琰。这名字一改,就伴随她一辈子。婚后生活起初还算平稳,赵欣伯靠着学历,在东北给张作霖当法律顾问,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赵欣伯这人,早年出生在河北宛平一个穷苦家庭,1890年的事儿。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帮父母干农活,长大后托关系进了紫禁城当禁卫军。每天站岗放哨,风吹日晒,练出一身硬骨头。后来,他考进天津北洋大学学法律,那时候学校里高手如云,他埋头苦读,毕业时成绩拔尖。1911年,他转行去北京文明剧团当演员,遇上歌姬王碧琰,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结合了。那年头乱世,王碧琰攒了点钱,两人决定出国避风头。赵欣伯因为投身二次革命,站队国民党,被通缉了,只能跑路。 他们俩坐船去了日本,进了明治大学留学。王碧琰出钱供他读书,赵欣伯起初不习惯当“吃软饭”的,但慢慢适应了,专心钻研法律。1920年,两人正式结婚,学校里都传他们是神仙眷侣。赵欣伯闲下来就开始猛学,很快就成了班里尖子生。1921年,王碧琰突然病逝,这对他打击不小,好在老师同学拉一把,他没垮掉,继续念书。1925年,他拿到东京帝国大学博士,毕业典礼上,日本军方看中了他的才华,递上橄榄枝。从这儿开始,他的路就歪了。日本人正盯着中国东北,他成了他们眼里的香饽饽。 1926年,赵欣伯回国,日本人给他铺路,先在东北当东三省法律顾问。办公室里堆满文件,他天天和日本军官打交道。次年,又进北京政府外交部条约修改委员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铁蹄踏进东北,他顺势帮着成立辽宁省地方维持会,1932年直接当上沈阳市市长。这职位听着威风,其实就是日本人安的眼线。他利用中国人身份,四处拉关系,强行插手生意,捞了不少油水。商人上门求情,他一挥手就把资源分给自己人,桌上贿赂的信封越堆越高。几年下来,他腰包鼓了,恨他的人也多了。 赵欣伯的敛财路子越来越野,日本商人看不下去,联名举报他贪污。上面一查,果然猫腻不少,他丢了信任,只能灰溜溜回日本。回国前,他把钱全换成房产和黄金,买了东京好几处地段好的房子,全写在妻子名下。到了日本,他靠这些资产混进上层圈子,出入贵族场所,还见过天皇一面。日子又红火起来,他开始盘算新生意。但1938年,日本又召他回去,当华北政务委员会顾问。他犹豫了会儿,还是去了,心想中国还有油可捞。结果抗日战争一结束,1945年他被抓进牢里。先是贿赂狱卒跑出来,藏了几天,又被逮回去。几个月后,他就死在里面了,年仅55岁。 赵欣伯死前,把财产委托给日本朋友铃木弥之助保管。这家伙一听老友没了,立马把房产黄金全吞了。赵碧琰在北京过着清贫日子,当环卫工人,每天扫街捡垃圾,哪知道日本还有这么大一笔遗产。直到1963年,风声传到中国,政府部门找上门,问她知不知道丈夫的财产。她一愣,回忆起那些年赵欣伯提过的房产事儿。原来,那些钱是他在伪职上贪来的,增值到现在,足有30亿日元,换成人民币约24亿。她决定追回来,但这事儿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日本那边铃木死赖不认账,还派人冒充她去法庭搅和。 追债从1963年拖到1984年,整整21年。赵碧琰年纪大了,还在扫街,但她咬牙坚持,提供所有证据。政府派律师傅志人帮忙,儿子赵宗阳跑去东京出庭。法庭上,铃木那边使绊子,假证件一堆,赵宗阳得一遍遍陈述事实。赵碧琰在北京等消息,补充材料,从不松懈。期间,日本家庭裁判所开过好几次庭,每次都卡在细节上。铃木弥之助仗着本地人,拖延时间,想耗死她。但中国外交渠道介入,施加压力。终于1984年,法庭判了,30亿全归赵碧琰母子。汇款到账那天,她盯着单据,数字晃眼。 拿到钱,赵碧琰没乱花。她深知这笔钱来路不正,赵欣伯当年当汉奸,帮日本人卖情报,害了不少中国人。她觉得留着烫手,得捐出去赎罪。1985年1月,她把80%,也就是24亿,捐给国务院侨务办,用来支持文化教育和国家建设。剩下的20%,她捐了大部分给日本中华文化教育财团,搞慈善。儿子赵宗阳帮她处理手续,她在家核对文件,一笔一划签字。这笔捐款一公布,北京城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这老太太心胸宽大,替丈夫还债。
他把他老婆受过的刑,一样一样,全在那个日本人身上,重新走了一遍。整整三天三夜。
【2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