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八年盛夏,紫禁城热得连石阶都烫手。乾隆坐在阴凉处,看着殿下挥汗如雨的臣子们,忽然来了兴致。 乾隆执起玉柄团扇,轻轻摇了摇,目光扫过阶下汗湿朝服却依旧站姿端正的群臣,朗声道:“今日暑热难耐,诸位爱卿却无一人懈怠,朕心甚慰。”说着,他示意太监端上冰镇的酸梅汤,分赐给众人,“先解解暑气,朕有一事想与诸位探讨。” 待群臣谢恩饮罢,乾隆问道:“朕听闻江南近日遭遇旱情,地方官上书请求赈灾,诸位以为当如何处置?”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当即刻调拨国库粮米,派员前往督办,莫让百姓流离失所。”一旁的吏部侍郎却道:“国库虽丰,但需防地方官中饱私囊,当派亲信大臣前往监察,确保赈灾粮款尽数用到百姓身上。” 群臣各抒己见,殿内虽无凉风,讨论却愈发热烈。乾隆听着,忽然笑道:“韩非子曾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赈灾之事,关键在‘实’字。”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郑重,“派往江南的官员,不仅要清廉,更要懂农事、知民情,能真正为百姓解决困境,而非只做表面文章。” 这时,翰林院学士纪晓岚出列,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昔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因他心系百姓,务实做事。如今赈灾,亦当如此。”乾隆颔首:“纪爱卿所言甚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安,则天下安。”他当即下令,命户部即刻调拨粮款,由素有清名且熟悉江南农事的御史前往督办,同时令吏部严查赈灾中的贪腐行为。 阶下群臣闻言,齐声领旨,先前因暑热带来的疲态一扫而空。乾隆望着众人精神抖擞的模样,心中感慨:这紫禁城的暑热虽烈,却烈不过臣子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而这份赤诚,正是江山稳固的根基,正如《管子》所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唯有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上,方能让大清基业长青。 乾隆暑日论赈灾,重务实顺民心,以君臣赤诚筑牢大清江山稳固根基。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