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

高干评世界 2025-09-22 13:39:36

“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 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 高志凯在菲律宾抛出这句追问,现场瞬间安静。三分钟后,掌声炸裂。 这场沉默背后,藏着一段连菲律宾早年官方都认的历史,1898 年《巴黎条约》签订时,西班牙把菲律宾群岛割让给美国,特意在条款里画了条 “硬边界”:菲律宾领土西界到东经 118 度为止。 当时参与条约起草的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专门制作了边界地图,用红线标注经线,旁边备注 “此线以西非菲律宾领土”。 而中国黄岩岛的坐标,经现代测绘确认最东端是东经 117 度 50.9 分,不仅在线以西,还隔着近 10 分的经度距离,换算成实地距离约 18 公里,这可不是 “靠近” 就能模糊的界限。 更有意思的是,1900 年美国为了彻底厘清菲律宾边界,又跟西班牙签了《华盛顿条约》。 补充条款里特意提到 “此前《巴黎条约》划定的东经 118 度边界不变”,甚至列举了几个线附近的岛礁名称,压根没提黄岩岛。 1930 年美英两国划分东南亚殖民地边界时,英国代表曾询问美国 “黄岩岛是否归属菲律宾”。 美国国务院在回复函里明确写着 “根据 1898 年及 1900 年条约,该岛不在菲律宾领土范围内”。 这份函件至今还存放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编号为 RG59/893.401/2,任何人都能查阅。 菲律宾自己早年的文件更是 “实锤”。1961 年菲律宾土地调查局编制的《全国疆域图集》。 在第 12 页的吕宋岛东部地图里,沿东经 118 度画了条虚线,标注 “1898 年巴黎条约边界”。 黄岩岛被画在线西侧,还标注了当地渔民对它的传统称呼 “帕纳塔格礁”(中国渔民称 “黄岩”),旁边括号里特意注明 “属中国中沙群岛”。 1970 年菲律宾大学地理系出版的《菲律宾地理》教材,在 “领土范围” 章节里,引用的边界数据完全沿用《巴黎条约》。 配图中黄岩岛同样不在菲律宾疆域内,当时这本书还是菲律宾教育部指定的中学教材,印量超过 10 万册。 等现场安静够了,高志凯拿出的不是历史条约,而是菲律宾 1990 年提交给联合国的《海洋法公约》履约报告。 报告里菲律宾描述自己的 “领土基线” 时,明确写着 “西部基线依据 1898 年美西条约划定”,附件地图里东经 118 度线清晰可见,黄岩岛仍在线外。 直到 1999 年,菲律宾外交部突然在一份内部文件里改口,把黄岩岛称为 “菲律宾管辖下的岛屿”。 但这份文件既没有引用任何历史条约,也没有提供管辖证据,更没对外公开,还是后来被菲律宾议会审计时意外曝光的。 中国对黄岩岛的实际管辖,比这些条约早得多。1935 年民国政府成立 “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第一次系统审定南海诸岛名称。 黄岩岛以 “民主礁” 之名被列入中沙群岛,当时的审查报告里还附了渔民的《更路簿》复印件,里面记载着 “自黄岩开船。 用壬丙针,十二更到西沙”,这种手写的航线记录,是渔民世代在此作业的直接证据。 1947 年国民政府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用 11 段线标注南海疆域。 黄岩岛被明确划入,这份地图还送了一份给菲律宾政府,当时菲律宾外交部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1980 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科考队,登上黄岩岛进行地质采样。 采集的珊瑚标本至今保存在广州海洋地质博物馆,当时菲律宾媒体还报道了这次科考,称 “中国科学家在中沙群岛进行研究”。 1992 年中国颁布《领海及毗连区法》,明确中沙群岛包括黄岩岛,菲律宾政府当时的声明里,只提到 “对南沙部分岛礁有主张”,同样没提黄岩岛。 高志凯在现场还展示了一份特殊证据:2002 年菲律宾旅游部出版的《菲律宾旅游指南》,在介绍吕宋岛东部旅游资源时。 提到 “邻近的中国黄岩岛是著名的潜水胜地”,这本书在菲律宾各大书店售卖了 5 年,直到 2007 年才悄悄下架。 这些前后矛盾的官方文件,恰恰说明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主张,不是基于历史或法理,而是后来的刻意改口。 现场那三分钟的沉默,不是菲律宾学者答不上来,而是这些连自己国家早年都认可的证据,根本无法反驳。 国际上解决领土争端,从来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的证据更连贯、更扎实 。 从 1898 年的条约,到 1960 年代的地图,再到 1990 年代的联合国报告,菲律宾自己的文件一次次证明黄岩岛不属于它,而中国的历史管辖记录,更是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真理从来不需要激烈争辩,把这些前后印证的事实摆出来,公道自然在人心。 信源:高志凯教授:和菲律宾谈领土争端不用说别的,拿出1898年美西条约——历史大家

0 阅读:0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