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降清不到两年的义王孙可望,正陪顺治帝纵马逐鹿,突然一支冷箭射来。顺治望着倒地身亡的孙可望,表情复杂。 孙可望的人生,有两个场面最值得玩味。 于昆明之地,他手持伪造诏书,为自己操办了一场盛大非凡的“秦王”加冕典礼。那虚假的荣耀,至此达至登峰造极之境,仿若梦幻泡影。 另一个是在北京,清廷将“义王”的桂冠戴在他头上,以亲王之礼相迎,场面极尽荣宠。 他的悲剧,远非单纯的功高震主。自始至终,这是一场关乎自我价值的致命错判,如影随形,一步步将他拖入命运的深渊,令人扼腕叹息。 他自命为棋手,却不自知自始至终仅是一枚被人操控的棋子。其价值可精确估量、肆意交易,终会被无情清算。这般结局,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孙可望无疑是件利器。他曾是张献忠最倚重的义子,善于揣摩上意,做事果决。 后来更是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1652年策划了惊天反攻,斩杀清朝亲王尼堪,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焚,一度让清廷萌生了放弃南方七省的想法。 但这件利器有自己的意志,锋芒太盛,总想反噬主人。他把南明永历帝接到贵州安隆,名为保护,实为控制。 为铲除异己,他炮制“十八先生之狱”,手段狠辣决绝。吴贞毓等一众朝臣沦为这场阴谋的牺牲品,被他毫不留情地处决,命运就此戛然而止。 他这种失控的野心,让他在南明朝廷眼中,从一根救命稻草,变成了比清军更危险的威胁。 所以,当他与李定国在交水河决战时,他那看似庞大的十四万军队,在部将白文选等人临阵倒戈的高呼中,瞬间土崩瓦解。 那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一次人心的彻底破产。他带着五十余名亲随狼狈出逃,选择投向曾经的死敌。 他投降清朝,更像是一场明码标价的资产交割。 他献出的“卖品”价值连城:一张绘制详尽的“滇黔地图”,十九名熟悉西南山川的旧部向导,以及他本人的巨大影响力——一封劝降信,就足以动摇昔日袍泽的军心。 清廷对这份“雪中送炭”的大礼十分清楚,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买价”。“义王”的封号,是当时汉人降将的最高荣誉;亲王出城迎接、十日三宴,更是给足了面子。 这一切,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把他打造成一个“活广告”,用以瓦解李定国最后的抵抗。 可悲之处在于,孙可望竟将这场仿若虚幻的表演信以为真。他深陷其中,未察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码,最终沦为虚幻表象的俘虏。 他似乎忘了自己当初为了一个“秦王”封号,是如何向永历朝廷软硬兼施,甚至不惜接受伪诏来自我满足。 到了北京,他故态复萌,沉浸在清廷为他打造的幻象里,言谈间轻视三品以下的官员,时常炫耀往日战功,活脱脱一副功臣派头。 他完全没意识到,随着西南战事尘埃落定,他的利用价值正急速衰减。情报会过时,人脉会耗尽,他这件曾经的战略资产,正迅速折旧为一项政治负债。 当他以“义王”的身份,向顺治帝请求将弟弟接来京城时,更是触碰了皇权的逆鳞。一个降将,还想搞自己的小圈子? 1660年11月,降清不过两年,在一次皇家狩猎中,一支冷箭从背后射来,结束了他的一生。官方所给出的解释为“误射”。 此说法简洁直白,却也引发诸多揣测,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另有隐情,尚待更多信息来揭开迷雾。但谁都明白,这不是意外,而是对他这件工具的最终清算。 信息来源:贵州肖像·历史人物:南明永历政权权臣孙可望,2025-08-24 18:23·中国新闻网
一天,降清不到两年的义王孙可望,正陪顺治帝纵马逐鹿,突然一支冷箭射来。顺治望着倒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2 11:47: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