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后他找到李幼斌,但也被拒绝了:我现在轻易不敢接东北的戏。这两记闭门羹,差点让这部后来封神的剧作胎死腹中。 黑龙江雪乡的清晨,零下 30 度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李幼斌穿着厚重的棉袄,站在没过膝盖的雪地里,刚说完一句台词,呼出的白气就冻成了霜,挂在胡茬上。 不远处,导演张新建裹着军大衣,盯着监视器里的画面,手指冻得僵硬却不敢揣进兜里 —— 谁能想到,这部后来被央视三次加播、火遍全国的《闯关东》,曾因两次选角失败,差点连拍摄的机会都没有。 2008 年,张新建拿着筹备多年的《闯关东》剧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朱开山这个角色,非陈道明或李幼斌不可。 为了请陈道明,他带着 200 万片酬登门,却被对方一口拒绝:“这角色太苦,从农民演到商人,从山东闯到关东,跨度太大,我怕扛不住。” 碰了一鼻子灰的张新建没气馁,又找到李幼斌,可李幼斌的回答更直接:“我轻易不敢接东北戏,怕演不出那股子糙劲儿,砸了招牌。” 这两记闭门羹,让张新建瞬间慌了神。这部剧他筹备了整整 5 年,为了还原 “闯关东” 的真实历史,他带着编剧走访了几十位当年的闯关东老兵,收集了上百个民间故事,光剧本就改了 8 稿。 要是因为找不到主角黄了,前期投入的资金、耗费的心血都将打水漂,他甚至自嘲 “得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圈里人都劝他 “降低标准,找个愿意接的演员就行”,可张新建偏不 —— 朱开山不是普通角色,他得有从山东农民身上的质朴,到闯关东时的血性,再到成为商人后的沧桑,这种复杂的层次感,没两把刷子根本演不出来。 就在张新建愁得睡不着觉时,转机从李幼斌家里出现了。 李幼斌的妻子史兰芽早就把《闯关东》剧本翻得卷了边,她知道丈夫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倔劲儿,跟朱开山 “认死理、敢闯敢拼” 的性格简直一模一样。 一天晚上,史兰芽看着李幼斌还在纠结,直接拍了他一巴掌:“你怕什么?朱开山身上的那股劲儿,你心里比谁都清楚,要是连这角色都不敢接,你还算什么演员?” 被媳妇这么一激,李幼斌突然来了劲,第二天一早就给张新建打电话:“这戏我接了,但得给我三个月时间琢磨角色,不能糊弄。” 张新建接到电话时,激动得差点把手机摔了,当天就把剧本送到李幼斌手里,还特意附上自己走访老兵时整理的 “闯关东生存手册”。 为了贴合角色,李幼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山东方言 —— 他找了山东籍的老演员,每天跟着练发音,连吃饭时都在念叨台词,硬生生把 “俺”“啥” 这些方言说得地道又自然。 进组后,他更是把自己 “泡” 在东北雪乡里,跟着当地老乡学农活、学赶车,零下 30 度的天气里,他和年轻演员一起拍雪地戏,冻得鼻涕结成冰溜子也不喊停; 拍打戏时,50 多岁的他不用替身,跟对手演员真刀真枪地对打,把朱开山 “不服老、不怕输” 的劲儿演得活灵活现。 剧组的拍摄条件比想象中更艰苦。为了还原 “闯关东” 的艰辛,张新建把主要拍摄地定在黑龙江雪乡,那里的温度低到连摄像机都频繁 “罢工”,工作人员裹着三层军大衣还直打哆嗦。 有一场朱开山在雪地里救人的戏,李幼斌躺在雪地里拍了整整 4 个小时,起来时后背的棉袄都冻成了硬壳,缓了半天才能动弹。 更关键的是剧本的 “反套路” 改编 —— 原剧本里的朱开山是个没缺点的完美英雄,张新建却坚持让他 “犯浑”:会因为固执跟儿子吵架,会因为轻信别人吃大亏,会因为护短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这样才像真实的老百姓,” 张新建说,“闯关东不是英雄史诗,是一群普通人在绝境里求生存的故事。” 2008 年《闯关东》播出后,全国观众都被这部 “像纪录片一样真实” 的剧打动了。 李幼斌演的朱开山,前半段是扛着锄头闯关东的血性汉子,后半段是看着儿女成家立业的沧桑老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透着 “闯” 出来的韧劲,很多观众说 “仿佛看到了自己爷爷当年的样子”。 剧集收视率一路飙升,央视破天荒地三次加播,甚至还引发了 “闯关东历史热”,不少观众专门去查阅相关史料。 如今再提起这部剧,张新建还会感慨 “幸好当初没放弃”。陈道明当年的拒绝,意外让李幼斌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巅峰,朱开山这个角色成了他的 “代名词”;而李幼斌的坚持,也让《闯关东》成了国产剧里的 “封神之作”。 就像剧里朱开山说的 “闯就是不服输,就是敢较真”,这部剧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一场 “闯关东”。 从选角碰壁到顶着严寒拍摄,从修改剧本到最终热播,每一步都透着 “不放弃” 的劲儿,而这,或许就是它能穿越时光,至今仍被观众记住的原因。 信息来源:《闯关东》央视一套开播 李幼斌再塑悲壮闯将 中国新闻网 2008年01月03日 15:21
关于田海蓉,很多事情都不足为信。例如传说中她和陆毅、鲍蕾的三角恋,田海蓉被说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