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动症:一个很笨,但治疗抽动症彻底的方法,只需要3步就搞定! 每次门诊看到

灵松谈育儿 2025-09-21 15:45:23

孩子抽动症:一个很笨,但治疗抽动症彻底的方法,只需要3步就搞定! 每次门诊看到被抽动症折磨的孩子,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家长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西药吃了不少,可一停就复发,那种焦虑我太懂了。 行医40年,跟小儿抽动症打交道的这些年里,我总结出一个看似“笨拙”却特彻底的调理方法,就3步,帮不少孩子拔了抽动的根。 先给大家说个真实病例,8岁的赵瑞(化名),眨眼、清嗓子3年多了。 一开始在北京儿童医院查了一圈没异常,后来症状加重,吃了一年硫必利,停药就反复,最后找到我这儿。 当时孩子不光眨眼、喉中“吭吭”叫,还偶尔四肢抽动,一紧张更严重,面色也不好,舌质红,脉沉——这是典型的“脾虚肝旺”证。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胃弱了托不住肝气,肝风一动就引发抽动,调理就得围着健脾平肝下功夫。 第一步:平肝息风,打好基础 抽动最急的就是肝风内动,就像刮风时窗户乱晃,得先把风稳住。 我给孩子用了钩藤异功散加减,核心是钩藤、蝉蜕、炒僵蚕这些平肝息风的药,再配上珍珠母、生龙齿重镇安神,就像给躁动的肝气踩刹车。 针对他喉咙发声、咽部有黏涕的问题,加了款冬花、射干利咽开音。 21剂药下去,效果很明显:孩子喉中发声轻了,四肢抽动也少了。这一步的关键是“急则治其标”,先把最显眼的抽动症状控制住,给后续调理打基础。 第二步:辨证调方,精准修补短板 抽动不是单一问题,常夹杂鼻炎、食欲不好等毛病,得根据症状调整方子。 二诊时,赵瑞不怎么清嗓子了,但开始耸肩、耸鼻子,还挑食——这是鼻咽不适和脾虚食积的信号。 我立刻调整方子:去掉利咽的款冬花、射干,加辛夷、苍耳子通鼻窍,针对下鼻甲肥大;加炒山楂、醋鸡内金消食助运,改善胃口。 这一步就像修房子,先稳住框架,再补好门窗缝隙,不让问题从其他地方冒出来。21剂药后,孩子吃饭香了,耸鼻子的频率也降了。 第三步:健脾固本,筑牢底子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强了,气血足了,才能从根上压住肝风。三诊时,孩子鼻咽症状好转,但还有摇头、四肢抽动,这时候得侧重健脾和加强息风。 我去掉通鼻窍的药,加天麻、蜈蚣增强息风止痉的力量,同时保留党参、茯苓、白术这些健脾药。 就这样调方服药到当年4月,孩子抽动症状基本没了,随访也没再复发。 这三步看着简单,实则藏着中医“标本兼治”的智慧:先平肝息风治急症,再辨证调方补漏洞,最后健脾固本强体质。 很多家长急着求“速效药”,却忽略了抽动的根在脾虚肝旺,只有把脾胃养壮,肝气理顺,孩子才有对抗抽动的底气。 另外得提醒家长,抽动症和情绪密切相关,别总苛责孩子,少关注抽动动作,给孩子松绑,调理起来才更顺利。 这方法虽“笨”,需一步一步来,但能拔根,对孩子来说才是真的管用。

0 阅读:2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