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个中国男人,我谁都不嫁!”2021年,美国女学霸凯瑟琳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自己优渥的家世,毅然前往中国,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9岁的普通黑龙江男子,那她到底图什么呢? 这事儿要从三年前说起。2019年,那会凯瑟琳刚来中国实习,人在北京,心思却还在弗吉尼亚的家里。 她爸是工程师,妈是老师,家里不差钱,朋友也劝她别折腾,说你一个SAT 2150分的学霸,干嘛跑那么远? 可她就是不听,偏要看看中国到底是啥样。 王维波,是她刷社交平台刷出来的。东北人,说话直,英语不行,全靠翻译软件。 人没啥花里胡哨的套路,就是每天问一声“吃了没”,寄点中药,说说天气,还爱讲点东北笑话。 他一本正经地“土”,凯瑟琳偏就觉得他真。 但真正让她动心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那年她在京某高校实习,遭遇教授骚扰,惊慌之下,她第一时间给王维波发了消息。 结果还没等保安来,王维波已经坐高铁从哈尔滨赶到她身边。 她说,那一刻,她第一次觉得有个人能“为她挡风遮雨”。 可问题来了,她爸妈一听要嫁中国男人,立马炸了锅。 尤其一听这男的是个卖建材的,还是个比女儿大9岁的普通人,更是坚决反对。 他们甚至专门请了心理咨询师,想“劝回”凯瑟琳。 但她态度非常明确:“我不是被拐了,也不是冲动,我就是想和他在一起。” 2020年,王维波第一次见到了凯瑟琳的父母。那场面,一度很冷。 饭桌上他一句英文都没说,光低头扒饭。 可从第二天起,他每天六点起床,做中式早餐,稀饭、咸菜、小米粥,样样来。 晚上还陪着她爸妈散步、讲中国菜市场的事儿。 慢慢地,老两口开始放话:“这小子,虽然条件一般,但人挺靠谱。” 2021年春天,他们在黑龙江登记结婚。 婚礼没有钻戒,没有豪车,连旗袍都是网购的,西装是拼夕夕租的。 但她说,这场婚礼,是她人生最确定的决定。 婚后生活没啥“偶像剧滤镜”。 凯瑟琳当幼儿园外教,每月工资六七千,王维波接着卖建材,时不时还要扛货、送货。 房子是租的,炉灶是老的,冬天得用暖水袋睡觉。可她说,中国的冬天冷,但他手心是热的。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一起干起了环保。 两人骑着自行车走遍中国多个城市,拍视频、做科普、讲农村的变迁。 凯瑟琳用英文讲中国的“接地气”,她说:“这片土地有一种真实的温暖感,是我在美国找不到的。” 她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些视频,粉丝从几百涨到五十几万。 很多外国人留言说,他们第一次觉得中国不像新闻里那么“遥远”,原来也有锅包肉、柴火灶、邻里帮忙这些“人情味”。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她是为了流量、为了一时新鲜,其实没那么简单。 她自己在视频里说,“在美国,大家都在比谁更成功;但在这儿,我终于可以呼吸,不用演,不用装,只要好好过日子就行。” 她也不是不知道差距。 她见过王维波为了省20块钱跑两个市场,也见过他深夜还在回客户电话。 可她说:“他虽然普通,但他对我认真,这种认真,是我在美国没见过的。” 最打动人的是一件小事。那年他们在云南拍视频,遇上大雨,路滑得不行。 王维波把她护在墙边,自己一脚踩进泥里。 她问他怕不怕摔,他说:“我摔了地疼,你摔了我心疼。” 就是这种“土得掉渣”的情话,让她死心塌地。 他说过:“我没啥能给你,但我能陪你一起过。”她回:“你陪着我,就是最好的给。” 有人不理解她放弃的一切:美国绿卡、优渥家庭、体面职业。 她只说了一句:“我不要那种看起来光鲜、但没人懂我的生活。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在风里等我、在雨里护我的人。他是王维波,就是我命中的人。” 结尾怎么说呢?她没嫁给条件,她嫁给了自己“想要认真过日子”的那颗心。 在这个快节奏、讲效率、卷得要命的时代,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有些爱情,不是轰轰烈烈,是默默地、稳稳地,把你放在心上。 凯瑟琳说:除了这个中国男人,我谁都不嫁。她说完了,也做到了。
原来西贝预制菜还卖那么贵这事儿,早就有人说西贝道歉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