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那么多地铁,可是缺很少有人知道,地铁隧道虽然挖得深,但里面的泥土,很少有运出来的。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泥土都去哪了吗? 咱们坐的地铁单车道隧道宽 6 米,双向就是 12 米,每挖一公里就得处理 11 万立方米的土。 深圳这些年建地铁的土,加起来能填平整个西湖,40 公里隧道的土更是能装满 1777 个奥运会标准泳池。 这么大的量,要是堆在路边,早成了连绵的土山,可现实里路过工地却极少见到,核心就在 “怎么挖” 和 “怎么运” 上。 先说说挖隧道的法子。 早年间用明挖法,就是在地面挖大沟,建好隧道再填土回去,中国早年援建埃及地铁时就用过。 可现在城市中心高楼密集,明挖法会封路、影响商铺营业,除了郊区空旷地,基本没人用了。 后来有了钻挖法,先挖深井再水平掘进,北京、西安这些有古建筑的城市爱用,怕挖坏文物 —— 比如北京地铁特意绕开故宫,就是怕碰着它深 20 多米的砖石木桩地基。 但钻挖法有缺点,线路容易跑偏,偏差 2 厘米就算重大失误,土还得靠深井往上吊,效率低得很。 真正解决问题的是盾构机。 包工头说这东西像地下 “钢铁工厂”,前端刀盘能换,硬岩石用合金刀,软土用普通刀,一边挖一边用螺旋输送机送土,还能自动拼隧道管片。 早年咱们得从德国进口,一台价是国产的 20 倍,还不教技术,坏了请外国工程师修,又花钱又受制于人。 现在自己能造了,成本降一半多,一小时能挖 3.5 米,可就算这样,盾构机一小时也得耗一万多度电,相当于同时开一万台家用空调,单电费就是笔大开销。 挖出来的土,近三成在地下就用了。 盾构机挖的土,一部分和水泥混着加固隧道壁,尤其是青岛地铁一号线的海底隧道,海平面下 88 米处,每平米要扛 300 辆汽车的重量,不用土加固根本不行。 隧道建好后,之前挖的深井也得用土填,有时候填井的土能占总挖土量的一半以上。 剩下的土也不浪费。 沿海城市比如厦门、深圳,会拉去填海造陆,深圳前海片区不少地就是这么来的。 北京有些新建公园的土,也是地铁挖出来的,经过筛选晾晒,比从郊区挖土省钱还环保。 深圳地铁三期工程更厉害,把土处理成免烧砖、机制砂,减少了三成外运量,既省了钱又少污染。 可就算这么省,建地铁还是烧钱。 每公里造价 5 到 7 亿,繁华地段能到十几亿,还得满足财政超 100 亿、GDP 超 1000 亿、城区人 口超 300 万的条件,也难怪开通地铁的城市这么少。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开通地铁的城市里,就 7 个能盈利,2020 年成都地铁一年就亏了 76.68 亿 。 早晚高峰人挤人,其他时间车厢空荡荡,可地铁还得按时开,成本根本降不下来,这跟东京有些地铁线路一个样。 再说土的运输,更是藏着巧劲。 就像冬天凌晨环卫工撒盐防冰不扰民,地铁渣土车也选凌晨 1 点到 4 点出门。 这时候路上没人没车,不会堵路,车还全是封闭的,看不出装的是土。 天亮前,环卫工人把路面散落的泥渣清干净,白天走在路上,谁能察觉夜里运过土? 2022 年郑州出过渣土车侧翻事故后,现在对运输时间、车辆封闭性管得更严,想看见土都难。 对比国外的处理方式,更能看出咱们的优势。 伦敦扩地铁时,土堆在工地影响施工,最后只能填埋。 巴黎就 10% 的土处理后用,剩下的随便扔。 美国把土堆郊区或废湖,纽约郊区还因此滑坡过。 咱们现在还在试新方法,深圳搞泥浆分离技术,以后能把 40% 以上的废土变资源,内蒙古还用地铁土治沙,把废土变成了有用的材料。 直到把这些都摸清,我才明白地铁土不是 “消失” 了,而是从挖掘、运输到利用,每一步都有周密安排。 以前总觉得建地铁就是挖洞铺轨,没想到连土的去处都有这么多讲究。 那么到最后,你们明白土都去哪里了吗?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社会上那么多地铁,可是缺很少有人知道,地铁隧道虽然挖得深,但里面的泥土,很少有运
语蓉聊武器
2025-09-20 15:40:30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