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两个美国士兵,正维护洲际导弹,突然,一个扳手套筒掉落,竟砸破燃料箱,

熹然说历史 2025-09-19 23:45:12

1980年,两个美国士兵,正维护洲际导弹,突然,一个扳手套筒掉落,竟砸破燃料箱,致使150吨的导弹剧烈爆炸,核弹头被炸飞100多米! 一个重量不到4公斤的扳手套筒,从24米高空坠落,竟然差点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如果那枚9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爆炸,今天的美国地图可能需要重新绘制。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1980年9月18日夜晚真实发生在阿肯色州的惊魂一幕。 1980年的美国,冷战正酣。18座泰坦II导弹发射井散布在阿肯色州的农田里,每一座都藏着一枚可以毁灭一座城市的核弹头。9月18日这天,21岁的大卫鲍威尔已经在小石城空军基地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傍晚6点半,他和搭档杰弗里普拉姆接到紧急任务:374-7号发射井的氧化剂罐压力偏低,需要立即维修。 两个年轻人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进入发射井。这个地下建筑深达几十米,中间竖立着一枚31米高的泰坦II导弹,顶部装着W-53核弹头。鲍威尔站在第三层平台上准备作业时,才发现带错了工具。按新规定应该用扭矩扳手,他却拿了把棘轮扳手。 要不要回去换?两人犹豫了一下。回到地面要脱掉防护服,重新下来又要花不少时间。鲍威尔最终决定将就着用。就在拧动阀门的时候,那个3.6公斤重的套筒突然从扳手上脱落了。 套筒在空中翻滚着往下掉,鲍威尔伸手想抓,但厚重的防护手套让他的动作慢了半拍。套筒砸到推力支架后反弹,不偏不倚撞破了导弹的燃料箱。顿时,剧毒的联氨-50燃料喷涌而出,黄色的毒雾迅速充满了整个发射井。 这种燃料有多危险?它遇到氧化剂就会自燃爆炸,而氧化剂罐就在燃料箱上方。两人慌忙撤离,向上级报告。战略空军司令部副司令劳埃德李维特中将亲自坐镇指挥,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军方从来没有应对这种事故的预案。 接下来的8个半小时里,毒气浓度越来越高。军方紧急疏散了周围的居民,许多人睡得正香就被叫醒,稀里糊涂地被送上大巴车。技术人员试图往发射井里注水稀释燃料,但没什么用。 午夜时分,排险专家雷克斯胡克尔和格雷格德夫林第一批下井。他们得先破开电磁锁控制的钢门,用撬棍和锤子硬生生砸开。两人在毒气中坚持了半小时,氧气耗尽只能撤回。 凌晨2点45分,22岁的大卫利文斯顿和25岁的杰弗里肯尼迪接替进入。肯尼迪的检测仪显示,八个红灯全亮——毒气浓度已达爆炸临界值。两人赶紧往外跑,刚坐到井口的水泥台上喘口气,灾难就降临了。 凌晨3点整,积聚的燃料蒸汽终于爆炸。740吨重的钢筋混凝土井盖被炸上天,飞到60米高空后砸在180米外的田地里。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利文斯顿和肯尼迪被气浪掀飞,肯尼迪摔断了腿,头盔破碎,大量毒气灌进肺里。利文斯顿伤势更重,被弹片击中,吸入了致命剂量的氧化剂。 最要命的是,那枚核弹头不见了。搜救队找了几个小时,终于在井口30米外的草地上发现了它。万幸的是,安全装置正常工作,没有发生核爆炸。要是这玩意儿炸了,大半个美国都得遭殃。 利文斯顿第二天就去世了,成为这次事故唯一的死者。肯尼迪虽然活了下来,但肺部严重受损,2011年去世时只有56岁。其他20多个参与救援的人也都留下了后遗症:骨质疏松、甲状腺病、呼吸困难,这些毛病跟了他们一辈子。 事故调查持续了几个月。鲍威尔被认定违反操作规程,但没有受到刑事指控。这事儿对他打击特别大,直到去世前,他每天都会想起那个掉落的套筒。他觉得利文斯顿的死是自己造成的,在葬礼上哭得撕心裂肺。 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了泰坦II导弹的退役。里根总统1981年宣布淘汰这些老旧的导弹,到1987年,最后一枚泰坦II退出现役。374-7号发射井被填平,重新变成农田,只有当地人还记得这里曾经差点变成人间地狱。 一个小小的套筒,一个瞬间的疏忽,差点改变历史。冷战时期,美国发生过32起承认的核武器事故,这只是其中之一。那些深埋地下、随时准备毁灭世界的武器,其实脆弱得让人后怕。 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幸存者大多已经离世。如果鲍威尔没有带错工具,如果套筒没有掉落,如果弹头的安全装置失灵……历史没有如果。你觉得人类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这些毁灭性武器?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129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