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位名叫马臣的中国专家却语出惊人,公开断言,这已是中国向美国“体面”投降的最后时机。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7年前,中美贸易战刚开打,一位叫马臣的专家就放出狠话,他认定中国离了美国的科技和市场就活不下去,尤其是芯片领域,差距大到根本追不上。 这番言论当时就引起轩然大波,但有意思的是,现实发展完全跑偏了他的预测,中国不但没投降,反而来了个漂亮的反击。 美国对中国加关税,中国立马对等还击,直接对准美国农产品开火,结果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直接跌了七成,美国农民叫苦不迭,政府只能掏钱补贴。 更讽刺的是,美国想通过贸易战降低对华逆差,结果事与愿违。 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从2017年的3752亿美元涨到了2022年的3829亿美元。到2024年,美国的总贸易逆差更是飙到了9184亿。 在科技领域,中国下了血本搞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3万亿增长到2024年的3.61万亿,华为被美国制裁后,不仅没倒下,反而催生出了鸿蒙系统,用户量破亿。 而中芯国际的芯片工艺也在稳步提升,虽然还不是最顶尖,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新能源产业更是后来居上,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现在全球每卖出四辆纯电动车,就有一辆是中国造,光伏产业就更厉害了,全球八成的组件都是中国产的,美国搞新能源转型,还得指望中国的光伏板。 贸易战打到后来,美国自己先陷入了困境,加征的关税不但没伤到中国,反而变成了自己的负担。 美国国内通胀率飙升到40年来的新高,老百姓买什么都得多掏钱,那些对华制裁的半导体企业,股价更是跌得厉害,天天跑去华盛顿求放宽限制。 反观中国,在压力下反而找到了新路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了最大底气,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制造,一条龙配套让产业链牢得很。 再加上14亿人的大市场,企业转向内销照样活得滋润,不少外企想走又舍不得,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量占了全球半壁江山,苹果也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七年过去,马臣的“投降论”成了笑话,当初他说中国硬扛三年必崩溃,现在看来完全是瞎操心。 中国不但没跪,反而在这场较量中越打越有底气,科技上补了短板,产业上攀了高峰,市场上拓了新路。 这事让人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光看表面数据,更要看韧性和潜力。 马臣当年的判断太过短视,只看到了眼前的压力,没看到中国庞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现在美国想“卡脖子”,反倒逼着中国在关键领域都有了自己的“备胎”。 这场贸易战最终教会了我们,真正的国家实力,不在于谁给的施舍,而在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投降不可能带来出路,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这大概就是历史给马臣预言的最好回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美国代表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比谁都明白,中美这一仗坚决不能打。乖乖服软,这次美国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