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突然发现本轮谈判完全不对劲,中国步步都是杀手锏,他愤怒指责,中国对英伟达进

现象研析所 2025-09-19 15:57:02

贝森特突然发现本轮谈判完全不对劲,中国步步都是杀手锏,他愤怒指责,中国对英伟达进行反垄断调查时机完全不对劲,他们目标根本不是制裁英伟达。 2020年英伟达以6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迈络思时,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出了特殊条件:不得强制搭售GPU与网络设备,不得歧视单独购买产品的中国客户,必须保障公平供应。 这份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批复,如同悬在英伟达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五年间,随着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层层加码,英伟达开始在合规边缘试探——2024年推出的特供版H20芯片,性能被阉割40%后仍以原价销售,中国科技企业测试发现,用这款芯片训练大模型的时间成本直接翻倍。 “这不是制裁,是市场选择。”某头部互联网企业技术总监的这句话,道出了中企集体转向的真相。2024年美国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其会员企业对华营收同比下降37%,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80%暴跌至55%。 更让美方坐立不安的是,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在同期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3%。当中芯国际28纳米高压显示驱动芯片量产、华为升腾920芯片性能追平英伟达特供版时,中国企业的“备胎”终于转正。 贝森特的焦虑在2025年9月14日达到顶点。就在中美会谈前一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突然宣布推进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直指其违反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的承诺——通过出口管制变相强制搭售,用断供威胁迫使中国客户接受不公平交易条件。 这记重拳精准打在七寸:按中国反垄断法,罚款可达英伟达2024年中国区171亿美元营收的10%,更关键的是,调查期间其在中国市场的所有商业行为都将被置于显微镜下。 市场反应比外交辞令更诚实。9月15日英伟达盘前股价应声下跌2.46%,而A股模拟芯片板块集体飘红,臻镭科技、思瑞浦等企业股价创下新高。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折射出全球芯片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当中国商务部同步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芯片安全漏洞约谈英伟达时,美国企业突然发现,曾经单边制裁的“舒适区”正在崩塌。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刻意回避的,是美方在谈判前的致命操作。9月10日,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种“谈判前挥大棒”的惯用伎俩,却撞上了中国准备多年的组合拳。 从反垄断调查到反倾销立案,从出口管制反制到市场准入审查,中国展现出的规则运用能力,让习惯了“我说了算”的美国官员极度不适。 正如2015年高通因垄断被罚60.88亿元后被迫改变收费模式,今天的英伟达调查同样遵循市场逻辑——当美国用国家安全名义破坏商业规则时,中国选择用法律武器重建公平。 这场博弈背后,是中美半导体产业实力的此消彼长。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突破70%,中芯国际12英寸晶圆月产能达94.76万片,这些数字意味着中国在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领域已实现自主可控。 而美国强行切断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供应,反而加速了中国在AI芯片架构创新、存算一体等新赛道的突破。当华为升腾920用独特架构实现性能反超时,美国技术霸权的裂缝已清晰可见。 如今贝森特的抱怨,恰似霸权黄昏的注脚。从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芯片战,到2025年中国用反垄断调查重构市场规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揭示了一个真理:当技术封锁遇上市场规律,当单边主义碰撞多边规则,最终的胜负从来不在谈判桌,而在产业实力的较量场上。 看着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备胎”到“主力”的蜕变,读者是否也在思考:当技术自主成为国家安全基石,企业该如何在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间找到平衡?这场芯片博弈的终局,或许就藏在每个参与者的选择之中。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现象研析所

现象研析所

研析现象,解读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