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徐志摩母亲推开卧室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难以置信的景象:儿子徐志摩与妻子陆小曼、朋友翁瑞午三人竟然躺在同一张床榻之上。面对如此疯狂的一幕,徐母顿时勃然大怒:这个家已经毁了!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1897年生在浙江海宁,家里富裕,早年留学英国,接触西方思想,追求自由爱情。陆小曼1903年生在北京,出身官宦家庭,才女一个,会画画写诗,社交圈广。两人相识前,陆小曼1922年嫁给王赓。王赓是清华大学毕业生,还在美国名校念书,对国家军务尽心尽力,常年不在家。陆小曼觉得日子空虚,王赓就请朋友徐志摩来陪她聊天。徐志摩风趣,谈诗论画,两人越聊越投机,发展成恋情。陆小曼那时怀了王赓的孩子,却选择流产,1925年离婚。王赓人不错,离婚后还祝福他们。徐志摩之前已和张幼仪离婚,父母偏爱张幼仪,常和她联系,对陆小曼不满意。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梁启超主持婚礼却当场批评,说徐志摩不靠谱。胡适倒觉得这是追求美和自由的表现。婚后他们到上海生活,徐家父母断绝经济支持。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徐志摩教书写文章,收入勉强够用。陆小曼身体差,流产后遗症严重,痛起来睡不着,就吸鸦片缓解。鸦片管用一阵子,但副作用大,身体更虚。徐志摩着急,四处找办法,认识了翁瑞午。翁瑞午1899年生,原在海军,懂推拿,按摩手法好,是名医丁凤山的弟子,还喜欢曲艺。1928年初,翁瑞午开始给陆小曼按摩,效果比鸦片强,陆小曼痛楚减轻不少。徐志摩感激,请他常来家。外面传言陆小曼和翁瑞午关系不一般,徐志摩为避嫌,按摩时总坐在床边看着。 1928年某个日子,徐母从海宁来上海看儿子。进门后看到卧室里徐志摩、陆小曼、翁瑞午三人躺在同一张床上。陆小曼和翁瑞午占了大半床,徐志摩挤在边上。这场景让徐母震惊,她觉得家风败坏,当场发火,说这个家毁了。从那以后,她再没进儿子家门。这事传开,文坛上议论多,徐志摩名声受影响。他想通过打官司澄清,结果败诉,舆论更闹腾。夫妻关系也紧张起来,日子过得更难。徐志摩继续为生活操劳,1931年11月19日坐飞机去北京途中出事,年纪轻轻就没了,年仅34岁。 徐志摩走后,陆小曼悲伤,鸦片吸得更凶。翁瑞午常来陪她,两人一起听戏,关系近了。1931年后,他们开始同居,但翁瑞午有老婆陈明榴,没离婚,两人就这样过日子,长达三十多年。翁瑞午照顾陆小曼尽心,但外界看法复杂。陈明榴1951年去世,陆小曼才正式搬到翁家。翁瑞午1960年去世,陆小曼1965年离世。这段往事反映了民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那时代,西方思想冲击传统,很多人追求个性解放,但家庭和社会压力大。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本是浪漫开始,却因经济、健康问题闹得一团糟。陆小曼生活散漫,花销大,还吸鸦片,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影响了家庭稳定。翁瑞午帮忙本是好事,却因误会酿成风波。回顾这些,我们能看到,个人选择总得考虑现实责任。国家当时动荡,知识分子虽有才华,但生活琐事往往绊住脚。徐志摩的诗写得美,可现实中家庭琐碎让他疲惫。 这故事提醒大家,爱情再热烈,也要守住底线,过日子得踏实点。时代变了,现在我们国家稳定,强调家庭和谐、社会责任,这些老故事能给当下人借鉴。追求幸福没错,但别忽略传统美德和实际问题。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
【5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