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德林改造时,沈醉有一晚发生梦遗,慌慌张张往厕所跑,结果被人打报告说他思想抛锚,管教为此专门找他问话,他臊得脸通红,一着急就说道:“这是想老婆想的呀。” 在功德林改造期间,沈醉四十来岁,正值壮年,一次夜里他梦遗了,早上慌张去厕所处理,结果别人报告说他思想出问题。管教找他谈话,他脸红着急,就说这是想老婆引起的。这事在当时的环境下,挺尴尬的,但也正常,人关久了,生理反应难免。功德林是关国民党战犯的地方,改造强调思想转变,这种小事都能被放大,反映出管理严格。沈醉的解释直白,点出他对粟燕萍的思念,这和他日记里常提的雪字一致。他在里面积极表现,劳动改造,逐步承认过去罪行。军统时期他害人太多,现在只能低头认错,为的就是早点出去见家人。 这个事件不是孤立的,沈醉和粟燕萍的感情基础早在那时候就有了。从特训班到结婚,他们经历了不少波折。粟燕萍考进班里,沈醉注意她,两人有师生情分,加上救人那事,感情加深。文夕大火后,她找他,沈醉就娶了她。婚后她生孩子,沈醉在外干活,两人分隔两地时,他就靠回忆撑着。功德林里,这种思念积累到生理层面,也算人之常情。但沈醉的过去没法洗白,他是特务,杀了革命志士,这事只是他改造中的一个小插曲。管教谈话后,他继续改造,1960年才特赦。 特赦后,沈醉留在北京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联系粟燕萍,发了好几封信,没回音。他找旧友丁中江帮忙,才知道粟燕萍再婚了。她在香港带六个孩子,日子苦,听说沈醉死了,台湾还给他办葬礼,放忠烈祠,她就嫁给唐如山,一个国民党军官。沈醉知道后难过,但理解她的难处。长女沈小雪死了,他把幼女沈美娟接来北京养着,当作安慰。 1981年,他获准带沈美娟去香港见粟燕萍。见面时,粟燕萍带唐如山来,她知道沈醉脾气大,事先叮嘱别还手。沈醉见她,叫了小名,粟燕萍说以后当朋友,沈醉说不,一家人别分。香港那些天,粟燕萍见他变了,他说改造让他成了爱国公民。后来粟燕萍去北京看他,见他第三任老婆照顾好,就放心了。沈醉晚年写回忆录,1996年在北京去世。 国民党败退后,很多家庭就这样散了。沈醉从特务到改造,再到普通人,过程曲折,但罪行在那摆着,没法抹去。粟燕萍的选择也正常,一个人带孩子在香港,生存第一。国际上,那时候冷战格局,国民党去台湾,很多人流散香港,这种个人故事反映大时代。沈醉的特赦是第二批,1960年11月的事,之后他参与文史工作,算是安定下来。
在功德林改造时,沈醉有一晚发生梦遗,慌慌张张往厕所跑,结果被人打报告说他思想抛锚
运赛过去
2025-09-18 20:43:35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