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冬,李克农到韩练成家做客,一看到盘子里的红烧狮子头,突然笑出声:“七嫂,你暴露了!”此言一出,韩练成和妻子不由得一震。 这声看似平常的话,要从二十年前的桂林说起。1940 年深秋,李克农以 “桂林八办” 主任的身份,第一次见到韩练成。那时韩练成已是桂系嫡系将领,却总爱穿便装往八办跑。 有一回,李克农打趣他:“韩参谋长这么勤快,莫不是来讨酒喝?” 韩练成指着院角竹筐里新摘的茉莉花回答:“比起好酒,我更稀罕这院子里的烟火气。” 没人知道,这烟火气里藏着两层秘密。一层是汪啸耘默默烧制的一坛坛桂花酿,另一层是暗地里运转的情报网络。 汪啸耘原本是苏州女校的教员,1932 年和韩练成成婚时,外面还能听到北伐的枪炮声。她记得新婚夜,韩练成掀开她盖头说的第一句话:“往后家里要备两个灶,一个烧热饭,一个焐冷枪。” 从那以后,汪啸耘就在灶台和暗号之间来回奔走。1942 年,重庆红岩村的一次密会上,周恩来亲自给韩练成改了代号 “七叔”,汪啸耘也从那时起被称作 “七嫂”。 每逢李克农来访,汪啸耘总会在厨房支起两口锅。前厅的锅里炖着桂系将领爱吃的腌笃鲜,后灶的锅里则煮着给地下党员熬的草药粥,两锅饭菜,各有用途。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 1947 年莱芜战场。战役打响前一夜,陈毅派来的杨斯德,在韩家密室里递了封密信给韩练成:“明日辰时,李仙洲部必乱。” 汪啸耘连夜把金条缝进棉袍夹层,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带着东西赶往城东的张记粮行。这粮行表面是做生意,实际是地下交通站,老板娘还是她昔日女校的同窗。 没想到返程时,汪啸耘被中统的便衣盯上了。她迅速把随身带的竹篮往暗巷墙根一放,转身就朝叶秀峰家跑去。 叶秀峰当时是中统局长,他的母亲叶老太太喜欢烹饪。汪啸耘提前买了苏州采芝斋的松子糖,以拜师学厨艺的名义登门。她陪着叶老太太揉面剁馅,趁机偷偷记下特务头子叶秀峰每天晨练的路线。 后来叶秀峰亲自盘问她,汪啸耘反而主动开口:“叶局长要是疑心韩家,不妨查查城南张记粮行的账本。” 这一招正中要害。中统的人去查账,果然在粮行的往来账目里,发现了韩练成与华野的联络暗号。更关键的是,汪啸耘借着学厨艺的机会,还把叶家的厨娘发展成了双面情报员,多了个传递消息的渠道。 莱芜城被攻破那天,韩练成故意 “失踪”,导致李仙洲的部队彻底混乱。而汪啸耘却在叶家厨房里,陪着叶老太太包蟹粉汤包。听着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她还笑着说:“这汤包要封口严实,才不漏汤汁。” 事后,叶秀峰在给蒋介石的报告里写道:“韩夫人厨艺精湛,心思更密,恐有通共之嫌。” 可蒋介石看完批示:“妇道人家懂什么政事?莫要学杜工部疑邻偷斧。” 汪啸耘就这样躲过一劫。 到了 1948 年深秋,韩练成在兰州接到一封密电:“速赴香港,叶家老太太病重。” 汪啸耘立刻收拾随身细软,把三个孩子分别托付给可靠的人家照看。 出发前,她最后给叶老太太熬了锅鸡头米粥,还在碗底压了张字条:“母病愈,当报平安。” 这字条后来成了中统档案里的谜题,他们到最后都不知道,那锅粥里藏着香港接应点的地址。 回到 1960 年的饭桌上,李克农端详着盘中的狮子头,突然问:“这酱汁可是加了冰糖?” 汪啸耘点头:“叶老太太说,冰糖能吊出肉香。” 李克农听完大笑:“七嫂,你这不是暴露了?叶家老太太的厨艺,可是中统的活字典啊!” 韩练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妻子当年借学艺的名义,早已把叶家的情报网反过来为自己所用。当年杜聿明告状、何应钦查案,全靠这厨房里的烟火气化解了危机。 饭吃到一半,李克农突然说起往事:“1949 年你们夫妇到北平那天,毛主席亲自在香山备了火锅。他说:‘韩将军是火中取栗的高手,七嫂是灶上藏锋的剑客。’” 汪啸耘听了这话,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那年冬天,为了掩护丈夫撤离,自己故意在叶家厨房摔碎青瓷碗,情报就藏在碎片里。如今碗盏还是当年的样式,可人间早已换了新模样。 韩练成夹起一个狮子头,酱汁在筷尖拉出细丝。他忽然想起 1950 年自己入党那天,李克农送了他一支钢笔,笔身上刻着 “隐形” 二字。当时他没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现在终于懂了 —— 隐的不是外形,而是内心,要隐得住对光明的渴望,也要隐得住对黑暗的痛恨。 汪啸耘轻声说:“这狮子头要蒸足两个时辰,火候到了自然香。” 李克农听完一拍桌子:“说得好!革命何尝不是蒸功夫?火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韩练成望着妻子,突然想起莱芜战役前夜,汪啸耘在油灯下补军装的样子。那时她低头穿针,缝出的线脚细密整齐,就像今晚这盘狮子头里的千丝万缕,每一处都藏着用心。 他这才明白,李克农说的 “暴露”,根本不是破绽,而是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那些藏在烟火里的日子,最终都会成为历史里最动人的注脚。
1960年冬,李克农到韩练成家做客,一看到盘子里的红烧狮子头,突然笑出声:“七嫂
靖江的过去
2025-09-18 15:42:35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