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专家语出惊人!北约若与俄开战,常规战输了恐率先动用核武器?   俄罗斯新闻

周律鸣法 2025-09-18 10:45:40

芬兰专家语出惊人!北约若与俄开战, 常规战输了恐率先动用核武器?   俄罗斯新闻社9月15日报道,地缘政治分析家、芬兰教授马利宁在社交网络X上针对《纽约时报》一篇关于俄罗斯无人机产量惊人的文章发表评论,抛出了令人震惊的观点:若北约与俄罗斯爆发战争,北约将因常规战场失利而率先动用核武器,这是他“一生中绝对不想看到的事实”。   马利宁是赫尔辛基军事学院的资深研究员,专门研究核战略和地缘政治,他的声音在国际上有一定分量。   这句话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立刻在国际舆论中激起千层浪,让人们不禁思考:北约真的会走这步险棋吗?核战争的阴影难道真的离我们这么近了吗?   说到这事儿,得先看看马利宁为什么这么说。他不是空口无凭,而是基于对当前军事态势的深入观察。   《纽约时报》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的无人机生产能力令西方瞠目结舌,每年能生产约3万架“天竺葵”系列攻击型无人机,并且计划到2026年将产量翻倍。   最近对乌克兰的大规模空袭中,俄罗斯几乎每晚都发射数百架无人机,单日最高纪录甚至超过2000架。   这种压倒性的常规武器生产能力正在改变战争格局,让北约在常规战场上感到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北约虽然纸面军费总和是俄罗斯的20倍,现役兵力也多得多,但内部矛盾重重,30个国家很难统一意见。   德国被曝出弹药库存仅够维持一周,而俄罗斯每月能制造200万发炮弹,这种差距让北约的所谓“纸面优势”显得有点可笑。   更让人担忧的是,俄罗斯不仅常规武器生产能力强,核武库也十分庞大,拥有约4000多枚可用核弹头,战备率高达94%。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让马利宁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如果常规战争打不赢,北约可能会铤而走险,率先按下核按钮。   但我的立场很明确,这种“常规战输了就动核”的逻辑不仅危险,而且根本站不住脚,简直是把全人类的命运当赌注。   核武器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了威慑,而不是实战。   历史上几次核危机,比如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最后美苏都选择了妥协,就是因为双方都清楚,核战争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一旦核武器被使用,后果根本不是任何国家能够控制的。战术核武器听起来威力小一些,但依然能造成毁灭性后果。   比如美国部署在欧洲的B61核弹,最低当量只有几千吨TNT,但炸平一座城市绰绰有余。更可怕的是,一旦使用了战术核武器,就很容易升级为全面核战争。   俄罗斯的核政策很明确: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就会考虑核反击。   这意味着北约如果动用战术核武器,俄罗斯大概率不会忍气吞声,而是可能直接攻击伦敦、巴黎或柏林这些北约核心城市,   然后美国可能启动战略核反击,最终结局就是全球核大战,人类文明都可能被抹掉。   这哪是“翻盘”,这分明是“同归于尽”啊!   马利宁的话虽然听起来是在分析可能性,但实际上可能藏着多层意思。作为芬兰人,他可能是在为芬兰这个北约新成员“要保护费”。   芬兰2023年才加入北约,与俄罗斯有1300公里边境线,突然从中立国变成北约前沿阵地,心里肯定不踏实。   通过这种“核威胁论”,他可能是在向北约核心国家施压,要求更多军事部署和经济援助,确保芬兰的安全。   同时,这话也是说给俄罗斯听的,提醒他们北约的核牌还在桌上,行动时得更加谨慎。   但无论如何,公开谈论核武器的使用门槛降低,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心理游戏,就像两个举着火把的醉汉在火药库旁互相挑衅。   中国始终倡导“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理念,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这本身就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支持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呼吁所有核大国明确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减少核武器在军事战略中的作用。   我们不能让核武器成为“翻盘”的工具,而应该让外交和理智主导世界。   毕竟,地球没了,再强的核武库也只是陪葬品。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和平的代价永远比战争的收益更大。               参考资料:俄罗斯无人机领域产能显著提升——华夏经纬网

0 阅读:33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