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夫妻外出旅行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12时!别低估夏天“威力” 近日,一对来自上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9-17 17:24:11

上海夫妻外出旅行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12时!别低估夏天“威力” 近日,一对来自上海的中年夫妻在外出旅游途中突然发病,短短数小时内双双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通报,两人是在高温天气下外出游玩,途中出现中暑症状,从发作到失去意识,仅过了几个小时,最终未能抢救成功。整个过程不足12小时,令人唏嘘。 炎热天气看似常见,却远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具威胁。尤其是高温、高湿并存的环境,人体散热效率降低,核心温度迅速上升,极易诱发重度中暑。医学上将其称为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此类中暑进展极快,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极高。 在此类突发事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症状初期的判断。轻度中暑往往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很多人以为是走得多了、没吃好,往往只选择休息片刻。但热射病往往没有太多前兆,一旦出现意识模糊、肌肉抽搐甚至昏迷,说明身体核心温度已严重超标,可能已超过40℃,此时已进入危险阶段。 中老年人群体尤其容易成为“高温重灾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调节功能下降,对外界温度的感知不敏感,加之部分人存在基础病,血液循环系统原本就存在负担,长时间暴晒或行走后,身体一旦无法有效散热,就容易出现急性循环衰竭。高温下的血管扩张、体液流失、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变化,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问题,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而夏季旅行常涉及户外活动,如登山、徒步、景区暴晒,这些场景更容易让人忽略补水、休息的重要性。一旦补水不足,体内循环无法维持平衡,身体就会进入过热状态。尤其当气温超过35℃、湿度较大时,即便不剧烈运动,也容易发生热相关不适。 另外,在空调环境与高温室外之间频繁切换,也是风险因素之一。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影响心脑血管调节,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晕倒的情况并不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中老年人才有风险。一些年轻人因缺乏对高温危害的认知,在烈日下运动过量,穿着不透气、饮水不足,同样可能引发热射病。尤其是从事户外工作的群体,若不注意休息和补水,更容易被高温“击中”。 防范高温中暑,关键是预防和警觉。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尽量避开中午至下午三点这段高温时段。衣着应以透气、浅色为主,避免长时间阳光直射。饮水要规律,不能等口渴再喝水,也不要一次大量补水。若必须户外活动,应适当减少行程安排,尽量选择有遮阴处或通风良好的区域。 一旦发现自己或同伴出现头晕、恶心、皮肤灼热无汗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并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意识开始模糊、出现呕吐或抽搐,应立即就医。中暑的抢救窗口非常短,延误治疗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这起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夏天不仅是高温季,更是“高危季”。外出旅行本应轻松愉快,但一时疏忽,却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高温天气下,别轻视身体发出的任何异常信号,更别拿“中暑”当小事。提前做好防护,才是享受夏日时光的前提。

0 阅读:269
安恒远养护说

安恒远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