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泰国总理宣布 9月15日下午,泰国总理阿努廷紧急发声:必须立刻应对泰铢持续走强的问题!今年以来泰铢兑美元已经猛涨近8%,成为亚洲表现第二牛的货币,上周甚至冲到了1美元兑31.57泰铢,创四年多新高。 这波汇率飙升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像把双刃剑悬在泰国经济头顶。硬币的另一面,是出口企业的集体叫苦不迭。 北部清迈的水果商阿杰最近愁得睡不着觉,他的榴莲出口价折合成美元后比越南同行高出15%,原本稳定的中国客户开始转向柬埔寨供应商。更要命的是,泰国糖农正经历"甜蜜的烦恼" 国际糖价跌至三年低点,叠加泰铢升值,每吨白糖出口收入缩水近2000泰铢,不少蔗农不得不砍掉刚种下的甘蔗改种橡胶 。 旅游业的"冰火两重天"同样刺眼。芭堤雅海滩的遮阳伞下,欧美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但消费账单却比去年缩水12%。 中国游客锐减三成的阴影还未散去,曼谷夜市枪击案又让东南亚游客信心受挫。酒店业者只能靠本地周末游勉强维持,平日里空房率高达60%,不少民宿老板被迫挂出"月租优惠"的牌子。这种"量增价减"的畸形繁荣,正在透支泰国旅游业的根基。 最值得警惕的,是汇率波动背后的结构性风险。外资疯狂涌入东部经济走廊(EEC),上半年1115亿泰铢的投资中,56%流向电子制造和新能源领域。 表面看这是产业升级的机遇,但热钱涌入推高了地价和劳动力成本,曼谷周边工业用地价格两年内暴涨40%,中小制造企业叫苦不迭。 更危险的是,泰国对中国工业品的进口依赖度持续攀升,上半年贸易逆差激增至9400亿泰铢,这种"用农产品换机械"的模式,在汇率波动中显得格外脆弱。 政府的应对措施似乎陷入两难。央行悄悄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却被国际资本视作"纸老虎"外汇储备虽创新高,泰铢升值势头却未被遏制。 农业补贴计划姗姗来迟,糖农每亩仅能拿到1000泰铢补偿,连雇人收割的成本都不够。更讽刺的是,为应对空气污染强制推行的甘蔗非焚烧种植政策,让农民每吨甘蔗增加300泰铢成本,在汇率冲击下无异于雪上加霜 。 历史的警钟从未走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正是泰铢高估引发的资本外逃。如今相似的剧本正在重演:外资主导的出口繁荣、热钱堆砌的资产泡沫、滞后的政策反应。 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爆发——不是突然的崩盘,而是温水煮青蛙般的产业外流。当越南、印尼用更低的汇率和更灵活的政策抢走订单时,泰国的"亚洲工厂"光环还能维持多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泰国总理宣布 9月15日下午,泰国总理阿努廷紧急发声:必须立刻应对泰
海边骑车的自在者
2025-09-17 17:04:23
0
阅读: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