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会谈,中方拿出一个提议,贝森特看完第一时间致电请示白宫 这次在马德里的第四轮贸易会谈,外媒普遍发现东大方面相当“自信从容”,而美方却似乎没有适应这一新变化。据彭博社、路透社等外媒报道,第一天会谈结束后,美方代表团团长之一、财长贝森特表示,美方在会谈中收到东大提出的一项“相当进取的提议”,但是代表团对此无法做决定,已经第一时间致电请示总统川普。 今年早些时候,中美团队已经在日内瓦、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碰过三次面。那些会谈更像是试探,双方都在摸对方的底线,气氛始终没突破僵持状态。 但这次不一样,中方代表团一开场就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西班牙当地民众在街头接受采访时都能感觉到,东方大国这次似乎准备得格外充分。 根据后来披露的信息,中方提出的方案确实相当有分量。这份被贝森特称为“相当进取”的提议,不仅涵盖了双方一直争议的TikTok问题,还涉及减少投资障碍、扩大经贸合作等多个领域。 更关键的是,方案里附带了具体的实施时间表和量化指标,这和以往谈判中常见的原则性表述完全不同。有熟悉中美谈判的专家分析,这种把“共识”转化为“路线图”的做法,正是让美方团队措手不及的原因。 贝森特在会谈现场的反应很能说明问题。这位以冷静著称的财长,在看到提议文本后频繁与身旁的贸易代表格里尔交换意见,甚至临时休会召集美方成员紧急磋商。 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内部对中方提议的看法出现了明显分歧:经济团队认为部分条款有利于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而国家安全顾问团队则担心让步会影响所谓的“技术优势”。这种分歧让现场决策变得异常困难。 不得不说,中方选择的时机相当微妙。此时特朗普刚刚开始第二任期,就职演讲中承诺要“改革美国贸易体系”。新政府内部的政策协调还没完全理顺,这时候抛出具体方案,客观上增加了美方现场拍板的难度。 贝森特虽然经验丰富,但作为新内阁成员,显然不想在没有白宫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做出重大承诺。这种谨慎态度,从他坚持要“第一时间致电请示”的举动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更深层的原因藏在双方的谈判筹码里。中方这次之所以能如此从容,底气来自于坚实的经济基本面。上半年外贸数据显示,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对美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这种产业优势转化成了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让中方有信心提出更具体的诉求。 特朗普政府急于解决国内高通胀问题,取消部分对华商品关税成为选项之一,但又面临国内强硬派的压力。 贝森特作为财长,既要考虑经济现实,又要兼顾政治正确,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在谈判中格外谨慎。他在华尔街的职业生涯教会他,任何贸易政策变动都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这也是他必须请示白宫的重要原因。 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中方新闻发言人李成钢对外透露,双方已经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这个消息从侧面印证了中方提议的核心内容——既要维护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又要为技术合作建立规范框架。 中方明确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但绝不会牺牲企业利益换取协议。这种坚定态度,让美方意识到以往那种“单方面施压”的谈判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而贝森特与白宫的通话细节虽然没有公开,但从后续进展能推测出大概内容。第三天会谈重启时,美方的态度明显灵活了许多。双方不仅就TikTok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深入交换意见,还在农产品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这些变化都说明,中方的进取提议确实触动了美方的决策神经,而白宫的指示很可能是“在可控范围内积极回应”。
中美一达成共识,印度最先坐不住,一个“180度大转弯”让各方目瞪口呆中美在马
【23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