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晚间讲话中不仅感谢所有给俄罗斯造成真正重大损失的乌克兰战士们,还提出了最有效的对俄制裁方式——对俄罗斯的炼油厂、码头和油库进行火力打击。 泽连斯基那句“向俄罗斯炼油厂开火就是最有效的制裁”,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它几乎宣告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打法。 战场的重心,正悄悄地从泥泞的战壕和断壁残垣的城市,转移到了那些为战争机器输送血液的经济命脉,炼油厂。 对俄罗斯来说,能源出口简直就是它的经济心脏,联邦超过四成的财政收入都来源于此,这笔钱最终变成了每年高达 1700 亿美元的军费。 乌克兰的算盘打得很精准:与其在正面战场上硬耗,不如直接端掉那个能把石油财富变成前线炮弹的“转换器”。 每一次成功的空袭,都是对俄罗斯战争机器的一次精准“点穴”,一度是俄军燃油主力供应商的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刚从八月的袭击中缓过神来,又挨了第二轮打击,直接瘫痪,前线装甲部队的油料补给都拉响了警报。 这种打击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据估算,俄罗斯已有大约 10% 的炼油产能被迫下线。 国内市场的反应更直接,圣彼得堡的汽油批发价年内涨了快一半,在克里米亚这种地方,95 号汽油甚至要凭票限量供应。 这场战争的另一面,是技术和成本的极端不对称,乌克兰能搞出这么大阵仗,靠的不是什么昂贵的先进武器,而是单价仅仅 800 美元的 FPV 自杀式无人机。 今年,他们的无人机产量据说要冲破 400 万架。 更厉害的是它背后那个 “全民皆兵” 式的技术生态圈:从民间爱好者在车库里捣鼓,到波兰工程师设计 3D 打印的弹舱,再到全球两百多名程序员在线上协同作战。 一个去中心化、快速迭代的创新网络,让俄罗斯庞大却显得有些僵化的防空体系根本防不胜防。 同时俄罗斯的工业软肋也彻底暴露了,他们炼油厂里八成的关键设备都得靠西方进口,这就意味着,在战时被炸了,基本就等于永久性报废。 为了防御,俄罗斯不得不在大城市频繁切断移动互联网,结果无人机是防住了,自己的线上支付和电子商务也被一起搞瘫痪了,社会运转成本直线上升。 但是当袭击波及到通往中欧的 “友谊” 输油管线时,匈牙利炼油厂的库存一度告急到只够撑七天,这下欧盟内部直接吵开了锅:立陶宛和波兰觉得这是 “合理打击”,法国和奥地利却呼吁要“遵守规则”,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气得直接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写信抱怨。 这种分裂恰恰是乌克兰这套战术最大的风险,每一次攻击,都是在对西方阵营的团结进行一次压力测试。 如果因此激怒了欧洲盟友,影响到欧美的援助决心,那战略上的收益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乌克兰现在就像在走钢丝,必须在打击力度和维持国际支持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炼油厂的打击,可以说开创了现代战争的新篇章,它证明在技术的加持下,弱势一方也能通过精准打击对手的经济罩门,实现战略上的平衡。 但这终究是把双刃剑,在重创对手的同时,也让自己和盟友面临巨大的风险。 炼油厂的火焰总会被扑灭,但在这场全球博弈中,盟友间的信任一旦出现裂痕,修复起来,可比重建一座工厂要难得多。
普京这次不怕北约开战了,俄传来最新情报:英国已经阵亡1000多人 普京这次不
【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