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特朗普突然宣布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带着夫人梅拉尼娅,来到了英国

晓绿聊趣事 2025-09-17 12:23:25

快讯!快讯!

特朗普突然宣布

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带着夫人梅拉尼娅,来到了英国,开启他任期内第二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

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查尔斯三世首次以君主身份接待美国总统,也是美英特殊关系史上首次出现总统任期内两次国事访问的破例安排。

表面上看,这场耗资1.2亿英镑的盛大访问充满仪式感,鸣放礼炮、皇家骑兵队、F-35战机编队表演一应俱全,但深究下去,英美双方在钢铝关税、俄乌冲突、中东政策上的分歧,就像伦敦阴雨天的浓雾,始终挥之不去。

这种排场不仅为了取悦特朗普对君主制的痴迷,更是想复制1982年里根访英时的成功案例,当时撒切尔夫人用皇家卫队护送里根检阅部队,成功促成《中程导弹条约》签署。

尽管双方计划宣布总额超百亿美元的科技合作协议,但真正卡脖子的仍是钢铝关税。2025年6月签署的《经济繁荣协定》中,美国对英国钢铝产品仅放宽15%的配额限制,远低于欧盟获得的30%额度。

更致命的是,美国商务部在8月突然宣布,对进口钢铝加征“国家安全附加税”,这直接导致英国钢铁企业每吨成本增加280美元。

英国钢铁工会数据显示,斯肯索普钢铁厂已有300名工人收到裁员通知,而该厂承担着英国60%的军工钢材供应。

英国试图用“投资换让步”打破僵局。9月16日,黑石集团宣布投资12亿英镑建设苏格兰海上风电场,贝莱德则承诺向英国数据中心注资17亿美元。

但这些项目与特朗普的核心诉求——降低贸易逆差——关联甚微。就像2016年特朗普威胁对苏格兰威士忌加税时,英国酒业协会紧急组织200名威士忌生产商赴美游说,最终换来的只是象征性降低0.5%关税。

如今历史正在重演,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已计划在特朗普访问期间组织试驾活动,试图用路虎卫士的“美国硬汉”形象打动美方。

在乌克兰问题上,英国的困境尤为明显。尽管斯塔默多次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但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却暧昧不清。9月15日,五角大楼突然宣布暂停对乌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理由是“需要重新评估战场形势”。

这种反复无常让英国外交官私下抱怨:“我们像是被夹在锤子和铁砧之间的三明治。”更棘手的是,特朗普团队正在推动“以压促和”方案,要求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这与英国坚持的“完全恢复1991年边界”立场直接冲突。

英国计划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消息,成为此次访问的又一雷区。9月14日,英国外交部泄露的草案显示,新任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已起草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明,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随即警告:“任何单方面承认都将破坏和平进程。”

这种公开施压让英国陷入两难,若坚持立场,可能失去美国在情报共享和军事技术转让方面的支持;若妥协,则会引发国内工党强烈反弹。

美英计划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被外界解读为“数字时代的马歇尔计划”。根据草案,美国科技公司将在英国建设5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同时获得数据跨境流动的特权。

但细看条款,这些数据中心必须使用美国指定的芯片架构,且数据存储服务器需设在美国境内。这种“技术附庸”模式让英国科技界忧心忡忡,就像2010年代英国将稀土加工技术转让给中国后,反而丧失了新能源产业链主导权。

如今在特朗普时代,英国似乎正在重复历史,用王室礼仪取悦美国,换取经济利益。但这种策略的边际效益正在锐减。2025年英国对美贸易逆差已达1270亿英镑,创历史新高,而美国对英直接投资却同比下降18%。

这种失衡在文化领域同样明显。好莱坞电影占据英国票房的72%,而英国本土剧集《王冠》在美国的流媒体播放量却因特朗普的“假新闻”指控被平台限流。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此行带来的“美国科技代表团”中,竟有30%成员祖籍是印度或中国,这些“新美国人”正在用硅谷模式改造英国科技产业,而真正的英国本土人才却在脱欧后加速流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看似美好的国际协议最终沦为纸上谈兵。当特朗普在契克斯别墅与斯塔默会谈时,窗外抗议人群举着的“停止新殖民主义”标语,或许才是新时代英美关系的真实写照。

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当利益天平倾斜时,再华丽的王室礼仪也挡不住历史的洪流。

0 阅读:0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