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欧盟又对中国产品“动手”了——正式对咱们的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事儿是欧盟两家企业Freudenberg和Johns Manville在8月8日提的申请,现在进入官方程序了。涉及的税号挺具体,5603开头那几个,做外贸的朋友估计一眼就懂。 涉及的税号明明白白:CN编码为(ex)5603 13 90、5603 14 20和(ex)5603 14 80,TARIC编码则是5603 13 90 70和5603 14 80 70。做外贸的朋友一看就懂,这指向的就是PET纺粘非织造布产品。 欧盟这边动作很快。倾销调查期直接划在2024年7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更长,从2022年1月1日一直拉到倾销调查期结束。初裁预计七个月内出来,最长也不会超过八个月。换句话说,明年年中之前,欧盟就会对这事儿有个初步说法。 PET纺粘无纺布这材料听起来专业,其实离日常生活并不远。它广泛应用于医疗防护、个人护理、包装材料和工业领域。比如手术衣、卫生巾、面膜、购物袋甚至建筑保温材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全球环保意识增强和塑料替代需求上升,让这种材料市场前景挺不错。有报告预测中国PET类无纺布市场未来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能到5%至7%,规模有望突破百亿人民币。欧盟这时候出手,显然不是偶然。 其实欧盟对中国产品搞反倾销早就不是头一回了。远的不说,聚酯高强力纱就曾被多次“关照”,从2009年开始立案调查,反反复复审到2023年还在延续措施,有些企业税率甚至超过20%。豌豆蛋白也没能幸免,九月一日双塔食品才发公告说欧盟对中国产豌豆蛋白启动反倾销调查。那家公司出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营收比例已从2024年的3.92%升到2025上半年的6.48%。贸易保护的大棒挥起来,可真没什么道理好讲。 中国企业吃过亏但也学过乖。当年聚酯高强力纱反倾销案里,大部分应诉企业税率调低到了5%左右。浙江海利得公司因为符合欧盟反倾销法规定的市场经济待遇五条标准,甚至拿到了零税率。而那些不愿站出来应对的企业,则只能承受高额税率甚至被迫退出市场。应对调查需要专业能力,更得积极行动。 这次PET纺粘无纺布面临同样挑战。欧盟产业近年来没少提申请,背后往往是本土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中国企业成本控制力和生产效率有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性价比高。但这在某些语境下容易被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调查过程中,欧委会很可能采用“替代国”成本数据来计算正常价值,这容易导致倾销幅度被高估。中国企业得准备好应对方法。 转口贸易成了不少企业眼下的应对策略之一。通过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第三地中转,重新取得当地产地证等文件,就能规避直接面临的反倾销税。但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海外建厂才是更彻底的解决方案。像双塔食品就在泰国投资建生产基地,玲珑轮胎更是早在2012年就在泰国建厂并有效规避了多国贸易壁垒。 中国企业还得在技术上升级。PET纺粘无纺布行业未来会更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可生物降解和可持续材料将是关键趋势。企业若能研发基于回收料的无纺布产品,甚至建立循环产业链,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更得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性能,开发新材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 欧盟市场对中国PET无纺布企业来说挺重要。但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大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加强国内市场布局,才是分散风险的王道。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技术交流仍在继续,国内企业需进一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欧盟挥起反倾销大棒,中国企业见招拆招就是了。从法律抗辩到产能本地化,从市场多元到技术升级,招数多得很。历史早就证明,贸易保护从不能阻挡中国制造的脚步。反而可能倒逼出更强大的产业链和更创新的技术突破。
9月16日,欧盟又对中国产品“动手”了——正式对咱们的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
史鉴奇谈
2025-09-17 11:02: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