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抗战时期,中国某沦陷区城门口站岗的日本哨兵,对于沦陷区的普通百姓来说,最恐怖的经历恐怕就是遭遇日本哨兵了,作为奴化政策的一部分,日军强行命令来往的中国平民,必须向哨兵90度鞠躬,以表示尊敬和臣服。 抗战那14年,中国大地遭了大难,超过35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成了日军的沦陷区,差不多占了全国国土的三分之一,1.5亿老百姓被裹进了这片黑暗里。 这些地方里,东北的抚顺新站、黑龙江的抚远县,就是千万沦陷区的缩影,那里的日子,不是“苦”字能说清的。 “九·一八”事变后,抚顺新站在日军的刺刀底下建了起来,日本人还叫它“新秩序的模范区”,可实际上就是个吃人的地方。 有个叫逸之的读书人,识点字,被铁链锁着像扔货包似的扔进新站。 他亲眼看见,日本姑娘裹着和服、拖着木屐,跟在留着仁丹胡子的日本人后面,在霓虹灯底下笑,那笑看着就让人不舒服。 可中国姑娘不一样,脸上没一点笑模样,只有饿、失望,还得硬挤出笑等顾客,连顾客都在寒风里打哆嗦。 街上还有个卖烟卷的小姑娘,穿的衣裳破得没法看,人瘦得像根干柴,在抚顺的冬天里抖个不停,喊“纸烟”的声音跟北风搅在一起,分不清是喊还是哭。 更让人痛心的是工人医院,五层的洋楼看着挺气派,里面却躺满了人,一个个面无血色,瘦得像骷髅,躺在稻草席上,要不是有气无力地哼着,旁人还以为进了蜡人厂。 老君庙前面更惨,几十具尸体光着身子摆在那儿,逸之说,这些就是医院里那些“蜡人”,只不过换了个地方。 再看黑龙江抚远县,这地方靠乌苏里江,以前老百姓大多靠捕鱼过日子,商店也多,生意挺红火。 可日军来了之后,渔民就倒了霉,没特别许可不能捕鱼,许可还只给日本人开的商行。 渔民要活命,只能给日本商行干活,辛辛苦苦捕的鱼交上去,就换点少得可怜的钱。 后来更过分,商行跟渔民签合同,只给捕鱼的工具和粮食,不给现钱,账要到秋后才算。 那春夏两季怎么办?渔民没辙,只能跟日本人赊粮食,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来越穷。 农民也不好过,最好的地被日军没收,改成“警察土地”和日本人的茶园,还得被逼着去种地,一分钱报酬没有,收的粮食大多被日本人拿走。 全县就一家商店,还主要给日本人供货,中国老百姓每个月只能分到一盒火柴、一磅盐,一年也就两磅面粉、七磅大豆油。 就算这点东西,也不是每次都能拿到,火油、茶叶这些常用的,根本不给老百姓。 辽宁有些地方,日军让老百姓早上把垃圾放门口左边,放错了地方,全家都可能被枪毙。 日军在沦陷区干的这些事,根本不是简单的“欺负人”,而是想把中国人彻底压垮。 他们把沦陷区当成自己的粮仓、矿场,就是为了靠这些资源接着打仗。 东北的黑土地能种出好稻米,可农民自己吃不上,只能换点粗糙的“更生布”;抚顺的矿工在煤窑里没日没夜地挖,死了都没人管; 抚远的渔民被赊账逼得喘不过气,这些都是日军在抢东西,养自己的军队。 他们让东北的孩子从小就学日语,改历史课本,把“中华民国”“郑成功”这些词全删掉,改成“满洲国”“天皇陛下”,就是想让下一代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断了咱们的民族根。 沦陷区到处是铁丝网、炮楼,出门要拿通行证,稍微犯点错就可能被杀。 731部队拿中国人做活体实验,扔细菌弹,害死几十万人;还强征二十万中国妇女当“慰安妇”。 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恶,是日军想用刀子、枪炮把老百姓的反抗念头压下去。 可中国人没那么容易被压垮,就算在暗无天日的沦陷区,也有人一直在跟日军斗。 工人最先站出来,1941年大同煤矿的工人受不了了,又罢工又暴动,好些人后来跟着八路军走了。 上海那几年,工人闹事就有427次,26万多人故意放慢干活速度、弄坏机器,就是不让日军顺顺利利生产。 河北井陉煤矿、南京浦口煤矿的工人,暴动之后干脆集体投奔了抗日根据地。 除了明着斗,还有暗里的努力,中共晋察冀分局派了人钻进北平、天津的日伪机关,摸日军的战略部署、武器工厂的地图,把情报送出去。 1942年香港被日军占了,东江纵队花了半年多时间,把何香凝、邹韬奋这些爱国人士救了出来,一共800多人。 北平、上海的党组织还偷偷送了1700多个技术工人、医生去抗日根据地,带过去不少药品、器械,帮着根据地打鬼子。 这些事都说明,“中国人绝不做亡国奴”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老百姓用命拼出来的。 就是这些普通人的坚持,凑成了全民抗战的力量,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了出去。
这是抗战时期,中国某沦陷区城门口站岗的日本哨兵,对于沦陷区的普通百姓来说,最恐怖
断代史鉴
2025-09-17 04:18:58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