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廖昌永读大学时,宿舍有人丢了钱,他们一致怀疑是廖昌永。廖昌永气不过准备拿菜刀去和造谣的人同归于尽,但一个人的劝阻救了他的一生。 信源:央视虎年春晚,廖昌永将携手李玟为冬奥而歌,他曾十余次登上春晚舞台 在当今华语乐坛,廖昌永的名字早已与 “殿堂级男中音” 紧密相连,这位从川蜀农村走出的歌唱家,如今已成为中国音乐界的标杆人物。 自 2000 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起,他先后 13 次在这个全国瞩目的平台上献声,《今夜无眠》《共筑中国梦》等曲目经过他醇厚嗓音的演绎,成为跨越年龄层的经典。 舞台上的他光芒万丈,曾与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世界顶级音乐大师同台,主演过《茶花女》《弄臣》等 30 余部经典歌剧 足迹遍布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全球顶级艺术殿堂,被外媒盛赞为 “划时代的大歌唱家”,“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 的称号更是实至名归。 可谁能想到,这位如今成就斐然的音乐家,学生时代竟曾因一场无端诬陷,差点走上极端道路。 廖昌永的童年是在四川郫县一个偏远村庄度过的,父亲在他 6 岁时便因病离世,母亲靠着几亩薄田拉扯着几个孩子长大,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为了让弟弟能安心读书,姐姐初中毕业就背着行囊外出打工,在制衣厂没日没夜地缝衣服,每月发工资后,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其余全部寄回家。 即便如此,廖昌永到上海音乐学院报到时,身上穿的还是姐姐穿过的旧衣服,脚上的布鞋在一群穿着时髦的同学中显得格外扎眼。 因家境贫寒,他很少参与同学聚餐,课余时间要么泡在琴房,要么躲在宿舍看书,内向的性格加上拮据的处境,让他渐渐成了班级里 “不合群” 的存在。 更让他崩溃的是,入学不久后,班级里有同学丢了 300 元钱 —— 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有人看到廖昌永平时省吃俭用,便无端怀疑是他偷的。 即便他反复辩解,仍有同学私下议论,甚至有老师也默认了这种猜测,系里还准备给他记过处分。 委屈与愤怒像潮水般将他淹没,年轻气盛的他觉得自己的尊严被狠狠踩在脚下,竟冲动地跑到食堂拿起一把菜刀,想要找怀疑他的人 “讨个说法”。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声乐老师罗魏匆匆赶来,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刀,紧紧按住他颤抖的肩膀说:“昌永,我相信你不是那样的人,这件事交给我,我一定会还你清白。” 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除了罗魏老师的信任,还有一份匿名的善意支撑着他。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月都会有 50 元钱寄到他手上,汇款单上没有署名,只有一句简短的留言:多买点菜吃。后来他才知道,这笔钱是罗魏老师托人寄的,怕直接给会伤他的自尊心。 带着这份温暖,廖昌永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琴房里他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离开,连吃饭都要捧着乐谱记歌词,从入学时的成绩垫底,一点点逆袭成班级第一。 1996 年到 1997 年,是廖昌永事业的 “爆发期”。他先是在第 41 届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中斩获金奖,紧接着又拿下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第一名, 随后再夺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冠军,一年内连夺三项国际顶级赛事桂冠,创造了中国歌唱家在国际赛场的纪录,也让世界乐坛记住了这个来自中国的男中音。 自此,他的演出邀约不断,从国内舞台走向国际,一步步实现了年少时的音乐梦想。 如今的廖昌永早已摆脱了当年的贫困,生活富足却始终保持着初心。他把母亲接到上海安享晚年,给姐姐在老家买了房,让她再也不用像年轻时那样辛苦; 回到上海音乐学院,他推动教学改革,增设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 课程,还设立专项奖学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 面对社会,他每年都会参加数十场公益演出,从偏远山区的学校到抗震救灾的现场,用音乐传递希望。 他还牵头制作《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经典》专辑,录制系列教学视频,只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音乐的魅力。 在他看来,自己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人的付出、老师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而用音乐回馈这份温暖,就是他一生的追求。
发现没?现在在大城市失业最难的不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也不是快50岁孩子已经读大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