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从简从不是丢了传统,而是给礼节做“减法”留“内核”。就像那位65岁儿子,3500元办丧事却藏着真敬意,这恰恰是传统孝道的鲜活延续。 简化的该是虚浮排场。不必再硬撑着摆几十桌流水席、请唢呐班子折腾数日,也不用为“面子”收厚礼、搞攀比,这些附加的形式早偏离了礼节本意。但核心的敬意不能省:给逝者净身更衣时的细致,送别时的真诚鞠躬,追忆时的真心倾诉,这些发自内心的尊重,比任何仪式都更贴近传统“事死如事生”的本质。 传承礼节可换种朴素方式。农村老人讲究的“长明灯”,未必非要守夜三日,一盏烛火寄托哀思便够;“吊孝”不必拘于三跪九叩,亲友围坐聊聊逝者生平,也是对过往的铭记。更关键的是把“孝”的传统移到生前——生前尽心照料,比死后铺张更符合“厚养薄葬”的古训。 从简不是割裂传统,是让礼节回归情感本质。
丧葬从简从不是丢了传统,而是给礼节做“减法”留“内核”。就像那位65岁儿子,35
森林中洒落的阳光
2025-09-16 22:39: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