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传单、端盘子、做服务员,这叫兼职?这叫贱卖前途。大学里兼职的目的是建立人脉关系、得到资格认证、拿到内推。怎么拿呢? 以过去20年的大学教授生涯来看,我认为这四个黄金赛道很少有人知道。当然了,如果能够达到这里面第四条的要求,岂止是保研,中央选调生都等着你来。 第一,真刀实枪型兼职,让简历发光的实战经验。大家都知道,高校老师穷的穷死、富的富死,导师又被称为“老板”,自然就是希望你研究生期间多干活。所以希望你保研过来,马上就能上手导师的项目。软件也不会,也没有项目经验,研究生总共两三年,还让你再花一年时间去学软件,那你说这个导师招你图啥呢? 所以说,你首先就一定要熟悉我的研究方向、熟悉我的横向课题、熟悉这些软件,有实习经验。工科专业尤其强调这个。什么意思?就是干跟你专业一模一样的活:学计算机就去远程帮人写个小程序,学设计就去接个logo设计的单子。 当然,学文科的,也要给公众号写稿子。这种活干的每一分钟都在给你的专业能力加分,毕业简历上写的都是“某某项目经验”。保研面试时,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个能干活、能干成事的人,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比你写十个“吃苦耐劳”都要管用。你不要王婆卖瓜,要用实际说话。 第二,以教代学型兼职,白赚最快的能力放大器。这个其实也是很锻炼能力的一种兼职,而且关键是锻炼你的情商跟口才。就是让你去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或者考研的学生辅导专业课。千万不要小看,你以为他只是在教别人? 错了,他在教别人的时候,等于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最清晰的逻辑重新梳理了一遍,比他自己复习100遍效果都好。更重要的是,这极端锻炼你的口才和逻辑。你想想,保研面试、工作面试考的不就是这个吗? 孩子能把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给别人讲得明明白白,任何面试官在他面前都只是听众。保研的时候看到这个孩子侃侃而谈,一看就不是个书呆子,你说这个导师怎么想?“哎呀,如果我把这个孩子招为研究生,你看他情商那么高,将来一定能帮我拓展人脉,一定能够壮大我的师门。” 第三,名利双收型,一张证书胜过千言万语。这个更狠,就是直接参加那些有奖金的全国大学生比赛,比如说“挑战杯”、数学建模啊。找几个靠谱的同学组个队,你负责写报告,他负责做模型。一旦拿到奖,哪怕是三等奖,那也是国家级的证书,就是你孩子保研、找工作的时候最硬的“通行证”。奖金几千上万块直接到手,这还不重要,关键是又得名又得利,比你辛辛苦苦端一年盘子强100倍。 第四,非常重要的一点,抱大腿型兼职,也就是直通保研的VIP通道,这是所有兼职里面的王中王(不是火腿肠啊)。就是去给你本专业的老师,尤其是那些教授当实验室助理。你别觉得这是脏活累活,帮老师查查资料、整理整理数据,听着不起眼,但好处真的是你连想都不敢想。 首先,你等于提前进了研究院,保研简历上那个“科研经历”一栏直接填就行。其次,你跟老师混熟了,毕业时他抢着要你保研,他一个电话就给你推出去了,保研名额、推荐信不都直接到你手里了吗?最后,你给他当助理,一个月还有个千八百块钱,这不算钱,算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认同吧。 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教授,其实不太好伺候。为什么呢?能得到我们的认可,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种磨砺。比如说以我这个专业为例,如果你往清华保研,清华老师一看:“哎呦,你还给李老师当过助理是吧?” 第一感觉是“我靠,李老师你都能伺候好,那你肯定也算是人中龙凤啊。”因为圈儿里面人都知道我脾气大,还比较挑剔,事情要求精益求精。所以你说都已经经过我检验了,清华老师他还有什么可挑剔的?他可能挑剔度还不如我呢,这就叫背书。 大学四年里,孩子跟别人的差距,不是在课堂上拉开的,恰恰是在这些“不务正业”的兼职中一步步拉开。
普通人真的磋磨不起。我同事的儿子毕业某211大学,但是差点儿把她们逼疯了。
【38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