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内,中美打了两通电话,足以说明:美国已为大陆挑好了战场。美方近期消极言行频出,中方国防长和外长在72小时内先后同美国国防长和国务卿通电话。但比较有看点的是中美防长互通电话,因为此次中美防长通话毫无疑问是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美两军高层的首次接触,而两国外长此前曾公开会面。
最近中美高层互动挺密集的,就在9月9日和10日这两天里,中方国防部长董军和外交部长王毅分别跟美方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和国务卿鲁比奥通过视频和电话聊了聊。
这事儿表面上看是常规外交沟通,但仔细一琢磨,背后的意味可不简单,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上台后,美方在亚太地区的一系列动作。咱们先说说背景,美方最近在台湾问题上没少折腾,从军售到高层访台,各种小动作不断,这让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
中方这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通过这些通话表达了明确立场,同时也试探美方的底线。为什么说这两次通话能说明美国已经给大陆选定了战场呢?因为通话的时机和内容都指向了台海,而不是南海或其他地方。
先来看中美防长的这次通话,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两军高层头一回直接接触。董军在通话中强调了两国元首要重视两军关系,得按照共识来推动交往,还特别指出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中方会坚定维护自身权益,任何遏制或干涉都行不通。
赫格塞思那边回应说,美国在亚太有重要利益,必须维护,但不寻求与中国冲突。从这些表态看,双方都在释放缓和信号,但话里话外都绕不开亚太,尤其是台湾。
美方为什么这个时候主动约谈?因为就在前不久,中国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活动,这让美方有点坐不住了。赫格塞思上任后,一直在推动盟友加强防务支出,针对的就是中国在台海的军力增长。这次通话其实是美方在试水,看看中方对台海的红线到底有多硬。
转头再说外长通话,王毅和鲁比奥的这次交流可以看作是今年7月他们在马来西亚会晤的延续。那次会晤已经是特朗普上台后的首次面对面,这次电话则是进一步跟进。
王毅直言美方近期的一些负面言行损害了中方权益,尤其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美方得谨言慎行。鲁比奥则表示要保持开放和建设性的沟通,对一系列双边议题交换意见。为什么说这两次通话间隔这么近,就等于美国在选战场?分析人士指出,大背景是台海局势越来越紧,美方把台湾当成反制大陆的棋子,尤其在军事上价值更大。
特朗普团队一直视台湾为第一岛链的关键环节,比菲律宾更重要,因为菲律宾有美日防务承诺撑腰,而台湾更多靠自购武器,防御能力表面强实则脆弱。一旦出事,美方介入尺度拿捏不好,台湾就容易陷入被动。
美方为什么不把焦点放在南海?因为菲律宾在那边已经越来越吃亏,美菲在岛礁争端上节节后退,美国需要换个地方亮剑,传递寸土不让的信号。从美国角度,他们觉得中国军力扩张威胁了他们在亚太的霸权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现在自身麻烦一大堆。
俄乌冲突还在拖着,美方得准备正式下场;中东那边,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导致伊核问题僵持不下。要是再卷入台海,美国等于三线作战,实力和底气都不够。特朗普上台后,推动贸易战和对华强硬政策,但这些通话显示,美方也在权衡,不想直接摊牌。
这些通话的深层含义在于,中美都在努力管控分歧,避免擦枪走火。但从通话内容看,美方选台海作为战场的意图很明显,因为台湾问题直接触及中方核心利益,而南海相对次要。台湾在第一岛链的位置太关键了,美方通过军售和盟友协调,想把台湾打造成堡垒,但这也暴露了弱点。
菲律宾能从美日那儿得到实质援助,台湾却受限于各种因素,只能加强自卫,买点先进装备。美方从今年香格里拉对话会后,就不断在台湾议题上放风,民进党当局也配合得很卖力,继续搞台独动作。但这反而让岛内舆论开始转向,反对声音越来越多。
说到底,美国选台海战场,不是因为有绝对优势,而是想用台湾牵制大陆发展。特朗普团队包括赫格塞思和鲁比奥,这些人一贯对华鹰派,鲁比奥在国会推动多项对华法案,赫格塞思在媒体上批评前政府对华软弱。
但现实摆在那,美国经济压力大,盟友体系也不如以前稳固。中国这边,军力稳步提升,围台演练越来越熟练,岛内反台独情绪高涨。赖清德上台后,坚持分离立场,导致两岸交流中断,经济受冲击,民意支持率下滑。通话后,美方继续增加对台军售,但这改变不了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