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最贵的炮弹:打出一发,就相当于一辆宝马X7在天上飞! 当火箭炮进入高

梦幻星辰醉梦 2025-09-16 19:26:18

[太阳]中国最贵的炮弹:打出一发,就相当于一辆宝马X7在天上飞! 当火箭炮进入高度制导的时代,每一发弹药都不再是简单的钢铁壳体,而是集合了电子芯片、卫星接收模块和高能推进剂的复杂系统。 正因为如此,单枚PHL-03远程火箭炮弹药的价格往往被估算在七八十万元之间,这样的数字并非随口而来,而是源自多方公开资料和研究推算。 如果从战术效益去看,这个价格也并非不可接受,一辆宝马在民用领域意味着奢侈,而在战场上,同样的金额换来的是精准打击和减少己方伤亡的可能。 火箭炮的任务并非单发点射,而是一轮覆盖,PHL-03在齐射状态下,短短几十秒能释放十二枚火箭弹,覆盖面积接近七十公顷。这样的火力密度,足以把敌军一个阵地瞬间压制。 可换算成实际花费,一个连队齐射的成本就能达到上千万元,这就带来了两难的局面,训练中如果频繁使用实弹,财政负担极大,部队只能依赖模拟弹或虚拟系统来替代。 而一旦进入实战,高昂的造价又必须与任务价值挂钩,不可能像二战时期那样无节制地倾泻弹药,这种取舍,反映出现代战争对资源的依赖远胜以往。 有人会质疑:既然这么贵,是否值得继续发展,答案并不单纯在成本,而在效费比,与导弹相比,火箭炮弹药的单位造价仍然低得多,而打击效果在某些场景下并不逊色。 比如压制敌方火炮群或装甲集群,火箭炮能够在分钟级的响应中完成,而导弹往往需要更长准备与更高支出,从这个角度看,七八十万元一发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火箭炮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它的雏形在几百年前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战场,明朝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中,记载了名为“一窝蜂”的多发火箭装置,一次能发射四十支火箭,数十个发射筒齐鸣,声势惊人。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火力已经足以让敌军阵脚大乱,可以说,中国才是火箭炮的最早发明国。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推进剂和金属工艺的发展,火箭武器逐渐形成现代化样貌,苏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推出的“喀秋莎”,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远程火箭炮。 它在卫国战争中登场,对德军造成极大震慑,那一时期的火箭炮还谈不上精准,但依靠密集覆盖,依旧改变了战场格局。 中国在上世纪末引进技术并进行改造,逐渐走上自主研发之路,除了PHL-03这样的代表,近些年更先进的远程箱式火箭炮也开始列装。 所谓“远箱火”,就是采用模块化储运发射箱的方式,把不同射程、不同用途的火箭弹组合在一台车上,一次换箱,就能实现从百公里到数百公里的打击需求,这种灵活性远超传统火箭炮。 2025年春天,东部战区组织的“海峡雷霆-2025A”演练中,远程箱式火箭炮被用于模拟对台岛能源设施和港口的打击,当齐射的命令下达,几十枚火箭弹如流星般划破天空,直扑预定目标。 那一幕不仅是火力展示,也是现代化陆军合成作战的一次缩影,它证明了火箭炮已经不再只是“廉价炮火”,而是具备战略威慑与战役价值的精确打击工具。 不过,这类先进装备的造价仍旧不低,模块化箱体虽然方便了运输和储存,但其中集成的制导与弹药种类越复杂,单发价格就越高。 无论是末敏弹还是云爆弹,制造成本都远超普通火箭弹。可从整体作战层面看,能够在一次齐射中摧毁纵深的要害设施,反而节约了更多潜在损失。 PHL-03从2004年列装至今,已经在陆军中服役超过二十年,漫长的服役周期不仅见证了装备的成熟,也让它在无数次演训中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许多军人把它称作“洗地重器”,意思就是火力覆盖范围极广,几乎能把敌方的战力连根拔起。 它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发挥这种效果,不仅靠弹药的威力,还依赖于良好的机动能力,装备了8×8越野底盘,它能在不同地形高速机动,公路时速六十公里,续航能达到六百五十公里。 战场上,快速转移意味着能在敌方反击前完成射击和撤离,这正是它的生存之道。 火力与效率的结合,是这款武器最大的亮点,PHL-03能在短短三分钟内从行驶状态切换到发射状态,十二枚火箭弹在三十八秒内全部倾泻而出。 这种速度让它在对抗敌方装甲群或炮兵阵地时拥有极大优势,配合北斗与GPS导航,命中精度被压缩到十米之内,过去需要依赖饱和打击才能覆盖的区域,如今几发制导火箭弹就能完成任务。 这些特性,让PHL-03在战术部署上始终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是用来压制敌方前沿阵地,还是打击纵深的指挥所,它都能在瞬间制造巨大杀伤。 而随着无人机的加入,实时反馈进一步提升了打击的精确性,让火箭炮从“面攻击”逐步迈向“点打击”。 回望它的成长路径,中国并没有停留在简单模仿的阶段,最初引进“龙卷风”的技术,是一个起点,而PHL-03的出现标志着真正的自主突破。 它填补了火箭炮与战术导弹之间的空白,为集团军级作战提供了灵活而强大的火力支撑。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越海杀器”!中国最新型火箭炮更远更准更强)

0 阅读:45
梦幻星辰醉梦

梦幻星辰醉梦

梦幻星辰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