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当年卖给中国的三架“废铁”,今成大国重器? 2011年,乌克兰看着基辅郊外停机坪上三架锈迹斑斑的伊尔-78加油机,简直头疼到极点。 乌克兰士兵围着它们叹气“这玩意儿还能叫飞机?” 航电系统就是个摆设,十次按启动键,六次都是黑屏,剩下四次要么按钮没反应,要么显示屏乱跳;起落架的轮胎更离谱,裂得能塞进手指,用手一掰,橡胶硬得跟石头似的,稍微用力就掉渣。 当时乌克兰是真没办法:金融危机刚过,口袋里没钱,想修这三架飞机,得花 3000 万美元,还得把苏联时期的老生产线重新搭起来 — 这根本是天方夜谭。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盯着呢,放话 “敢卖给中国就断能源”;西方也插一脚,说 “卖了就停粮食援助”。乌克兰左看右看,觉得这三架 “废铁” 除了拆了卖金属,没别的用。 可这会儿的中国空军,正犯着 “加油焦虑症”。2011 年歼 - 20 刚首飞,飞得快、打得准,可就是 “腿短”——飞不了多远就得返航。 当时手里只有轰油 - 6 加油机,载油量少得可怜,只能给歼 - 8、歼 - 10 喂点油,遇上歼 - 20、轰 - 6K,根本不够看。想从国外买?西方有 “瓦森纳协定” 卡着,俄罗斯攥着伊尔 - 78 不撒手,说 “技术不外传”。 眼瞅着没辙,中国团队听说乌克兰有三架伊尔 - 78,偷偷摸去基辅了。技术人员蹲在停机坪上,摸遍了每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皮,用仪器探了又探 结果发现了大惊喜:机身主梁没断,油箱框架没坏,就连最关键的加油吊舱,里面的机械零件居然还能转! 可谈判没那么顺。俄罗斯听说中国要要,立刻给乌克兰亲俄势力施压;西方也跟着起哄,说 “敢签合同就停援助”。乌克兰内部吵翻了:军工部门怕得罪俄罗斯,经济部门却盯着中国给的好处 — 中国说 “买飞机,我给你送农机,还帮你建基建”。 就这么磨了大半年,2011 年底,合同终于签了。乌克兰媒体还嘲笑:“中国买了三堆没用的废铁。” 2012 年,这三架 “废铁” 拆成零件,装上中国的运输船,跨洋到了陕西阎良。中国的技术团队早就等着了,一落地就拉进厂房,开始 “大改造”。 先治 “锈病”:把浑身的锈零件全拆了,换上自己研发的钛合金 — 比原来的材料轻 15%,强度还高 20%,机身刷上新涂装,一下子从 “破落户” 变 “精神小伙”。 再修 “脑子”:原来的航电系统全扔了,换了国产的数字化系统。以前十次启动六次坏,现在一按就亮,还能连卫星、传战场数据,不光能加油,还能当临时指挥站。 最难的是 “接接口”:伊尔 - 78 原来的加油口,跟歼 - 20、轰 - 6K 对不上。工程师拿着三维扫描仪扫了又扫,设计了个可换模块 —20 分钟就能换好,不管是歼 - 20 还是轰 - 6K,都能精准对接。 2015 年,第一架修好的伊尔 - 78 首飞!在空中跟歼 - 20 配合时,加油吊舱伸出来的输油管,稳稳地接上了歼 - 20 的受油口 — 那一刻,中国终于有了能撑住远途任务的大型加油机! 现在再看这三架飞机,早不是当年的 “废铁” 了。南海远海训练,它们给轰 - 6K 加油,让轰 - 6K 能飞得更远,覆盖更广的海域;东海防空识别区巡逻,它们给歼 - 20 补油,让歼 - 20 的滞空时间翻了一倍,能盯得更久。 更厉害的是,靠着修这三架伊尔 - 78,中国摸透了大型加油机的技术 —后来自主研发的运 - 20 加油机,就是从这儿学的本事,现在已经成了空军的 “标配”。 谁能想到?当年乌克兰想拆了卖钱的 “废铁”,十年后成了中国空军的 “大国重器”。这事儿说到底,不是运气好,是中国敢抓机会,还能把 “别人不要的” 改成 “自己能用的”。 毕竟真正的宝贝,从来不是现成的,是靠自己琢磨出来的! 参考:外媒:不再是伊尔-78和轰油-6,未来为歼-20加油的将是运-20U 环球时报2020-08-25 11:44
歼-10C来了新订单。那边,印度刚刚宣布,要继续增购114架阵风战机。这
【108评论】【1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