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

悠然话史 2025-09-16 11:27:51

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行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起来,奇迹康复。而黎明也说到做到,兑现他的承诺。   在卢旺达灾区的临时医疗站里,黎明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给受伤儿童包扎伤口。 孩子的手臂上满是划痕,他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易碎品,身旁的药品箱上,还沾着刚从难民营带来的尘土。 没人能想到,这位放下明星光环、满身烟火气的人,是曾在红馆开20场爆满演唱会的香港天王;更没人知道,他此刻的投入,源于1993年病房外那个沉甸甸的誓言。     1985 年被星探发现时,黎明还在英国读寄宿学校,因肺炎回港休养。 那天他在铜锣湾帮母亲买酱油,被星探拦住问 “要不要试试演戏”。 试镜时,评委让他表演 “思念家乡”,他突然想起在英国时,每次收到母亲寄来的腊肉,都会对着包装上的 “香港” 二字发呆,于是自然而然地红了眼眶 。 这份不加修饰的真诚,让他拿下碧泉新星大赛冠军。 可父亲得知后,却在电话里沉默很久:“你要是走演艺路,以后受了委屈,可别后悔。”   父亲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初入 TVB 的黎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他拍第一部戏时,因紧张忘词,被导演当着全剧组的面骂 “连台词都记不住,还想当演员”;后来拍古装剧,吊威亚时没抓好绳子摔下来,膝盖擦破了皮,却还要强撑着继续拍。 最艰难的时候,他被雪藏半年,没有通告,只能靠之前攒的积蓄生活。 那段时间,他常去家附近的养老院做义工,帮老人剪指甲、读报纸,老人握着他的手说 “小伙子别着急,好日子在后头”,这些话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1991 年红馆演唱会的成功,让黎明彻底摆脱了 “新人” 的标签。 首场演出前,他在后台反复练开场曲,手心的汗把话筒都浸湿了。 可当他走上舞台,看到台下观众举着 “LEON” 的灯牌,听到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时,突然觉得所有的委屈都值了。 20 场演唱会场场爆满,每场结束后,他都会对着观众鞠躬很久 —— 他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离不开那些支持他的人。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 “除了唱歌演戏,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1993 年父亲确诊肠癌晚期,成了黎明人生的转折点。 他推掉所有工作,每天守在医院,给父亲擦身、喂饭,像小时候父亲照顾他那样。 有天晚上,他在病房外看到父亲偷偷抹眼泪,突然意识到 “生命里有比事业更重要的东西”。 于是他对着医院的走廊发誓,若父亲能康复,便用一生行善。 奇迹真的发生了,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父亲的癌细胞逐渐减少,医生说 “这是医患配合和积极心态共同创造的奇迹”。   从那以后,黎明的慈善之路走得坚定而低调。他成为联合国亲善大使后,第一次去非洲时,看到当地孩子因小儿麻痹症残疾,立刻联系医疗机构,牵头开展 “糖丸计划”。 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他连续三年跑遍非洲、亚洲的贫困地区,有时一天要坐十几个小时的车,却从不说累。 有次在肯尼亚,一个孩子吃完糖丸后,把自己画的画送给黎明,画上是一个笑脸,旁边写着 “谢谢你”,这幅画至今还挂在他的办公室里。   近年来,黎明的慈善事业更加系统化。 他成立的 “黎明慈善基金会”,不仅资助贫困儿童上学,还为患病儿童提供医疗援助。 2023 年,他得知香港有几个自闭症儿童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康复治疗,立刻安排基金会承担所有费用,还亲自去康复中心看望孩子,陪他们玩游戏。 有人问他 “为什么做慈善从不张扬”,他说 “行善不是为了让人知道,是为了真的帮到别人”。 如今,黎明的父亲已经 80 多岁,身体依然硬朗,偶尔还会和黎明一起去基金会看看。黎明自己则减少了幕前工作,把更多时间放在慈善和家庭上。 他会陪女儿去公园玩,也会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生活平淡却充实。 对他来说,30 年前的誓言早已不是 “任务”,而是融入生活的习惯 —— 就像他常说的 “承诺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只要能帮到别人,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 从旺角的孤独少年,到舞台上的天王,再到默默行善的践行者,黎明用几十年的时间证明: 真正的“红”,不是永远站在聚光灯下,而是用行动温暖更多人——这,也是他对“承诺”最好的兑现。 主要信源:(凤凰网娱乐——黎明用美色做慈善的往事,还有哪个富婆没看过?)

0 阅读:40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1
2025-09-16 22:25

这个应该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