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年,成都王司马颖被处死。临死前,司马颖要求洗一次热水澡,就算死也要有尊严,这点就比许多司马家王爷强百倍。 邺城范阳王府邸内,曾经的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平静地迎来了他的终结。 面对司马越派来的行刑官田徽,他未作哀求,也未显惊惶,只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要求。 希望能洗一次热水澡! 西晋王朝的崩塌,始于一场宫廷深处的风暴。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儿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惠帝资质鲁钝,近乎愚痴,朝政大权迅速落入皇后贾南风之手。 贾后凶悍专权,为巩固地位,竟于公元300年处死太子司马遹及二子,断绝了惠帝的直系血脉。 此举彻底惹恼了众人,蛰伏已久的司马宗室诸王纷纷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拉开了长达十六年、将西晋拖入深渊的“八王之乱”序幕。 在这场权力的血腥游戏中,成都王司马颖凭借其坐镇邺城的雄厚实力和相对年富力强的优势,一度成为最耀眼的角逐者。 公元300年,他响应齐王司马冏的号召,率重兵参与讨伐篡位称帝的赵王司马伦。 此役中,司马颖兵马最强,战功卓著,与首倡义举的司马冏并列为拥立惠帝复位的最大功臣。 然而,权力的蛋糕难以均分。 司马冏作为宗室远支,独揽朝政后引发司马颙、司马颖、司马乂的强烈不满。 新一轮厮杀旋即展开,司马冏被诛,长沙王司马乂控制了洛阳。 司马乂与司马颖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在至尊权力的诱惑面前,血缘羁绊脆弱不堪。 司马颖为谋求“皇太弟”之位,竟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挥师第三次杀向洛阳,讨伐自己的胞弟。 洛阳城下,双方鏖战多日,司马颖、司马颙联军竟未能占得上风。 关键时刻,东海王司马越临阵倒戈,擒获司马乂并将他交给司马颙的悍将张方处死。 公元304年,司马乂遇害,司马颖终于废黜了当时的皇太子司马覃,自立为“皇太弟”。 然而,登顶之路亦是众矢之的。 司马颖自立为储君,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更致命的是,他犯下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 在掌控洛阳、挟持惠帝的有利局面下,竟选择离开权力中心,返回其根基所在的邺城。 这一决策,给了蛰伏的东海王司马越以可乘之机。 司马越迅速联合其他不满势力,以朝廷名义起兵讨伐“僭越”的司马颖。 双方在荡阴展开决战,司马越大败,惠帝再次落入司马颖手中。 司马颖挟惠帝至邺城,意图效仿“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他低估了司马越的韧性与复仇的决心。 司马越败退后并未放弃,转而策动兄弟东瀛公司马腾联合幽州刺史王浚,引鲜卑、乌桓十万铁骑南下,突袭邺城。 司马颖的晋军难以抵挡,一败涂地。 危难之际,谋士卢志向司马颖献上良策。 “趁手中尚有万余精兵,应火速护卫惠帝返回洛阳,以天子名义号令四方勤王,尚有东山再起之机!” 此计切中要害,若果断执行,凭借洛阳的政治象征和惠帝的“大义”名分,司马颖确有翻盘可能。 然而,司马颖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在邺城滞留数日。 这致命的拖延导致军心彻底涣散,待他醒悟时,身边仅剩数十名亲随。 失去军队庇护的司马颖,带着惠帝仓皇逃亡,行至邙山时,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截获。 两人被一同押送至长安。 惠帝沦为司马颙的傀儡,而司马颖则彻底失去了政治资本。 不久,司马越再度以“勤王”之名,命司马腾率鲜卑、乌桓骑兵攻入关中,将惠帝夺回洛阳。 司马颙为求自保,竟命已无兵权的司马颖率残部抵御,实为借刀杀人。 司马颖无力反抗,只得领命出征,结果兵败被俘。 司马颖被押送至邺城,交由与私交尚可的范阳王司马虓看管。 司马虓念及旧情,并未苛待于他,使他得以保全性命。 这段短暂的平静,或许是司马颖在乱世中难得的喘息之机。 然而,好景不长。 公元306年,司马虓突然病逝。 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司马颖的命运急转直下。 司马虓的部将刘舆罗织罪名诬陷司马颖。 司马越顺水推舟,派遣心腹田徽前往邺城,执行处决。 当田徽带着毒酒出现在面前时,司马颖已然明了局势。 他并未乞怜或破口大骂,反而十分平静。 他询问田徽:“范阳王是否已逝?” 得到肯定后,司马颖随后提出了那个要求。 “我已数月未曾沐浴,希望在死前,能洗一次热水澡,干干净净的恶离开人世。” 田徽应允所请。 沐浴更衣后,司马颖从容赴死。 他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尊严,为自己悲剧性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这份临危不惧、从容赴死的姿态,在司马家族那些为权力癫狂的王爷中,显得尤为珍贵!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客户端——【邺城故事】为争皇权八王之乱 司马颖据邺控晋政)
306年,成都王司马颖被处死。临死前,司马颖要求洗一次热水澡,就算死也要有尊严,
炎左吖吖
2025-09-16 10:46: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