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河北邯郸广平县第一中学的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家长发现,学校突然通知要收2790元的“教辅费”,可既没清单也没明细,连钱是交给谁、买什么资料都说不清楚。更让家长气愤的是,当有人在群里追问费用去向时,班主任直接甩出一句:“别发不当言论,影响孩子以后考公考研考编!”这话像根刺,扎得家长们心里直犯堵——交钱可以,但总得让人知道钱花哪儿了吧? 从家长提供的聊天记录看,矛盾的导火索是“信息不透明”。有家长在群里问:“这2790元具体包含哪些资料?能不能列个清单?”结果班主任没直接回应,反而强调“有疑问电话沟通”,还警告家长别在网上“乱说话”。更离谱的是,有学生透露,老师口头通知缴费时,直接让把钱交给校内的新华书店,连张收据都没给。这种“模糊收费+威胁式沟通”的操作,换谁都得急眼。 面对质疑,学校的回应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先是称“费用直接交给书店,老师不过手”,后来又改口“目前还没开始收费”,最后广平县教体局介入调查,才勉强承认“个别教师沟通用词不当”。可家长们要的不是“道歉”,而是“真相”——2790元到底买了多少本练习册?每本多少钱?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学校那样,把费用明细贴在公告栏里?这些基本问题,到现在都没人能说清楚。 说实话,这事儿最让人心寒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学校对待家长的态度。家长不是“提款机”,更不是“软柿子”。孩子在学校读书,家长配合缴费是应该的,但前提是得“交得明白”。如果学校连最基本的费用透明都做不到,反而用“影响孩子前途”来压制质疑,那这种“教育”还有什么温度可言?更讽刺的是,教体局通报里提到“教辅资料订购按自愿原则”,可现实中,哪个家长敢真的“不自愿”?毕竟,谁也不想让孩子因为“不配合”被穿小鞋。 这件事背后,暴露的是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差”问题。学校觉得“我是为你好”,家长却觉得“你把我当傻子”。要解决这种矛盾,光靠“事后道歉”远远不够。学校得先学会“把家长当合伙人”,而不是“管理对象”——收费前开家长会说明情况,收费后提供详细清单,遇到质疑时耐心解释,而不是用“威胁”堵嘴。毕竟,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堵人”。 最后想说,2790元或许不算天价,但家长要的从来不是“省钱”,而是“省心”。当学校开始用“为你好”的名义模糊收费,用“影响前途”的借口压制质疑时,教育的初心就已经变了味。你遇到过类似的“糊涂收费”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咱们一起把“不明不白”的钱,晒在阳光下。
河北广平县,几位家长因为学校收取2700元教辅费,远超之前的费用,在群内询问细节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