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小国不敢养航母,一艘航母花销竟然这么大!山东舰编制几千人,食堂一天做七顿饭,顿顿都很丰盛,光是每天伙食费高达几十万...... 谁都知道,航母是一国海军的门面工程,但真养起来,不是国旗一挂、舰载机一停这么简单。 航母,是实打实烧钱的大家伙,是动辄百亿的吞金兽。没点家底,真撑不起这艘“海上钞票机”。 以中国的山东舰为例,这艘国产航母号称“海上城市”,编制人员近3000人,光伙食一项,每天就要几十万元。而这,还只是日常运营中的“冰山一角”。 山东舰每天开火七次,三顿正餐、两顿间餐、两顿夜宵全都热气腾腾。 后厨约150人轮流上阵,光面粉每天就要用掉800公斤左右,蔬菜水果2吨起步,还得靠冷藏库全天候4℃保鲜。 为了保证热水热饭不断供,舰上淡水系统得连续工作20小时,饮用水日耗60吨。这些保障背后,全靠重油推动,开一锅水,烧的可不是电,是军舰油。 按当前解放军伙食标准算,普通水兵每天伙食费用约32元,飞行员和技术军官则要58元上下。合起来,山东舰一天光吃饭的钱就要超过12万人民币。 如果执行远航任务,补给更复杂,新鲜蔬菜水果要靠直升机空投,一趟飞行成本二十多万,简直是“天价快递”。 如果说伙食是“软性支出”,那燃油就是航母最硬的成本。山东舰是常规动力,每出一次海,油箱得灌满8000吨重油,费用接近4000万元。 但这还撑不了多久,按经济航速算,最多跑45天就得补油。日常油耗至少200吨,按照市场价每吨3000元计算,每天光油费就要花掉60万元。 舰载机也不是省油灯。山东舰搭载的歼-15战斗机,每飞一趟,光是航空煤油就要烧掉12吨。 一次全舰飞行训练,几十架战机齐飞,油费就能破百万。而蒸汽轮机冷启动时,还得额外注入150吨燃油,相当于一次性点燃100万人民币。 航母不是买回来就完事的,维护更是“吞金兽”。每年都要进干船坞,清理藤壶、海藻等附着物,单次清理费用就超百万。 发动机、雷达、电子系统等核心设备,每天维护成本平均200万元,一年就是7亿多。 舰载机起降后,拦阻索、甲板、防滑涂层都要检修和翻新,单次起降成本超过50万元。 这些还只是常规保养,一旦进行中期维修或升级改装,费用动辄几十亿。而且这些操作都得依靠完整的工业体系。 泰国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就是前车之鉴,买得起却养不起,最终常年停靠港口,成了“海上博物馆”。 人员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山东舰上3000人,普通水兵月薪约1.5万元,技术岗位翻倍,舰载机飞行员年薪则可达百万元。 要培养一个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至少投入2亿元培训费。从模拟训练到实机飞行,每一步都烧钱。 加上海上津贴、家属保障、医疗系统等隐性费用,山东舰每年用于人力的支出就超过10亿元。 别说小国养不起,哪怕是中等经济体也得掂量掂量。以泰国为例,其海军一年的预算不到20亿美元,而一艘轻型航母的年运行费用就得5000万美元,占去海军预算四分之一。 最终,泰国将航母改成了旅游景点,开放给游客拍照打卡。 印度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从俄罗斯购入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原计划改装9亿美元,最后花了23亿。 舰载机故障不断,起飞失败率居高不下,甚至在演习中出现舰载机坠海事故,维护成本高得离谱。 巴西的“圣保罗”号更是令人唏嘘,年均1.2亿美元的维护开支压得海军喘不过气,最终只能提前退役。 这些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航母不是“买得起”的问题,而是“养得起”的问题。 就像一辆豪车,不光得付首付,还得准备高昂的保险、保养、油费,稍有疏忽就可能打水漂。 航母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成熟的人才体系、长期的战略眼光和雄厚的财政储备,航母就只能是“昂贵的玩具”。 全球200多个国家,真正能玩转航母的不过五六家。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以前看055的时候,没有注意,其实我们的激光武器,早就上舰了。仔细看图一中红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