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王震在新疆先斩后奏,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愤怒地撤销了王震在新疆的所有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15 13:42:30

1952年,王震在新疆先斩后奏,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愤怒地撤销了王震在新疆的所有职务:你王震只管新疆的事情,没看到大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王震带着十万大军进驻新疆,那时候的新疆,经济几乎可以用“崩溃”来形容,物价飞涨到荒唐的地步,当地发行的货币面额动辄几十亿,却买不了几样吃的,城市萧条,乡村荒凉,百姓温饱都成问题,面对这种局面,王震一刻也没耽搁,军队放下枪杆,拿起锄头,开始种地、修渠、建房,尝试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迫切的难题。   没有现成的农具,就自己制造;没找到合适的耕地,就组织大家在戈壁滩上硬啃,最初的开荒场面甚至是几个人拉着一头犁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前行,就是这样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硬是在短短几年内,让新疆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初步缓解了饥饿问题,与此同时,他还着手打击地方残余势力,从叛乱的骑兵到盘踞各地的土匪,一一清剿,社会秩序逐渐恢复,老百姓对未来的希望也慢慢升起。   然而,真正考验他政治判断力的是牧区改革,当时,新疆的牧区仍处在一种极不平等的结构中,大部分牧民生活艰难,依旧延续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方式,而草场和牲畜的所有权却掌握在少数部落头人和贵族手中,他们不仅占有资源,还以各种方式压榨牧民——高额赋税、强行征收、甚至在灾年也不减轻负担,这一切看在王震眼里,实在难以容忍。   他曾在农业区搞过减租反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相信同样的方式也适用于牧区,于是,在1952年春天,他推动新疆分局向上级发出牧区改革的提议,准备在伊犁率先试点,可惜的是,在等待批复的过程中,他没有按住性子,提前启动了行动,工作团迅速出发,开始在牧区实施清算行动,涉及范围广、力度大,甚至动用了武力,数百人被捕。   这场改革在新疆内部引发了震动,而中央得知消息后,更是将其视为潜在的政治风险,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毗邻多个国家,同时又是多民族聚居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严重的是,其他一些也有大量牧区的省份,如西藏、内蒙古、宁夏等,正在等待中央的统一安排,如果新疆贸然推进改革,可能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压力,甚至引发反弹。   毛泽东从全局出发,认为此时必须稳住边疆,不可操之过急,于是,中央迅速作出决策,暂停新疆的牧区改革,并对王震的越权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他被免去在新疆的所有职务,暂时调离这块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土地。   这次事件对王震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一心想为新疆谋发展,没想到却因过于急切而被批评,然而,他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以坦然的态度接受了中央的决定,对于外界的批评,他表示愿意听取,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也要引以为戒,从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转变为一位懂得政治节奏的领导者,这一转变虽有代价,却也令他更加成熟。   虽然离开了新疆,但他的名字依旧被这片土地铭记,无论是他亲手推动的百万亩土地开垦,还是初步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抑或是他为水利建设付出的努力,处处都留下了他奋斗的痕迹,兵团制度的雏形也在那几年逐步成型,为后来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从未真正离开新疆的牵挂,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先后十九次回到这里,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年事已高的他依旧坚持实地考察,提出了许多极具前瞻性的建议,他强调牧业必须机械化,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加工产业,让新疆的牧产品走出草原,走向全国,这些设想在当时或许还显得超前,但后来很多都成为现实。   1993年春天,王震去世的消息传到新疆,各族群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别这位曾经为他们拼命工作的老将军,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在了他最熟悉的天山脚下,那一天,乌鲁木齐的街头肃穆而庄严,送行的人群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许多都是他当年亲手扶持起来的兵团子弟或他们的后代。   信息来源:忠诚为党 实干兴邦——纪念王震同志诞辰110周年 2018-04-11 09:27:41 来源: 人民日报      

0 阅读:171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