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说:“我想,很不幸的是中国事实上并不想过来跟我们谈判,因为他们是世界贸易体系里面糟糕的冒犯者。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升级反制是失败者的行为。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的一番话,彻底把“双标”玩到了明面上。他对着全世界说中国“不想谈判”、“破坏贸易规则”,可世界贸易组织7月刚发布的报告明明白白写着,美国基于各种条款实施的关税才是"系统性破坏措施"。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7月的贸易逆差一下子飙到783亿美元,创下新高,这哪像是规则守护者该有的样子? 要说破坏规则,美国2025年重启的"30%+高关税"才是真正的乱源。2月刚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转头又对欧盟汽车、芯片这些商品收最高15%的税,搞得盟友都坐不住了。 西班牙直接冻结了165架F-35战机订单,瑞士也推迟了战机签约,连盟友都不想陪美国玩这种单边游戏了。而中国这边,不过是按规矩反击,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汽车加征10%关税,这在贝森特嘴里倒成了"失败者的行为",这双标玩得也太明显了。 关税大棒挥得越狠,美国自己疼得越厉害。耶鲁大学算过一笔账,这套关税政策让美国物价短期内上涨1.8%,每个家庭一年得多花2400美元。 8月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已经涨到2.9%,光是食品价格单月就涨了0.6%,创三年来最大涨幅。老百姓去超市买番茄、喝咖啡,去加油站加油,钱包都瘪得更快了。通用汽车二季度光因为关税就多花了10亿美元,这些成本最后还不是摊到买车人身上?沃尔玛这些大超市早就说了要涨价,毕竟进口商品贵了那么多,总不能自己亏本卖。 之前美国喊着"把产能迁回本土",现在看来更像是个笑话。海尔旗下的GEAppliances倒是投资4.9亿美元把洗衣机生产线从中国迁回肯塔基州,可美国工厂面临的麻烦不少。熟练工人不够,工厂一半以上都建了三十年,电网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想接电都得等好几年;韩国现代投了210亿美元在美国扩产,日本制铁花259亿美元收购美钢,看着热闹,可这些企业私下都在抱怨,美国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根本跟不上。 苹果公司为了躲关税,计划把40%产能迁到印度,结果发现还是离不开中国。印度工厂的iPhone良率刚到85%,中国工厂能做到98%以上;印度零部件本土化率才35%,离60%的目标差得远,摄像模组、OLED面板这些核心部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 更不用说印度工人生产效率只有中国工人的60%,还不愿意加班,苹果只好从中国派人去指导,连机器编程都得用汉语。这说明啥?所谓的"产能外迁",不过是把组装环节挪过去,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还攥在中国企业手里。 美国折腾了半天,贸易逆差不但没缩小,反而越扩越大。7月进口激增5.9%,出口才微增0.3%,商品贸易逆差冲到1039亿美元。 更尴尬的是,中国已经不是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了,墨西哥、越南都跑到前头去了。这说明美国加关税根本没拦住进口,只是把进口来源地换了个地方,成本反而更高了。穆迪早就预测,照这么搞下去,美国2025年GDP可能损失1800亿,失业率还要涨0.8%。 反观中国,2025年前8个月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超过51%,达15.3万亿元。对东盟出口增长15.8%,对非洲增长25.9%,这些数据说明不是中国不想谈判,而是很多国家更愿意和讲规矩的伙伴做生意。 美国自己搞的《印太经济框架》推进得磕磕绊绊,贸易协定只覆盖46%的贸易额,想搞"互惠关税"清单,结果没有一个伙伴愿意加入。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美国拿着关税大棒到处打人,最后把自己的供应链打崩了,把盟友打跑了,把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打高了。贝森特还在说中国"不想谈判",可事实是美国一边喊着谈判,一边不断加关税、设壁垒。 中国从来没拒绝过平等协商,但也不会接受不公平的条件。毕竟世界贸易体系不是美国自家开的超市,想怎么收费就怎么收费,真要谈规则,就得所有人都守规则,而不是美国自己当裁判又当球员。 奉劝美国一句,要是继续这么玩下去,恐怕最后只会发现,自己把自己排除在了全球贸易的主流之外。
有些话,不用明说,但全世界都听得懂,印尼总统在9月9日的发言,就是典型,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