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清仓甩卖”“店面转让”的招牌扎堆,商场内商家为抢客源陷入降价死循环——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下实体店的普遍困境。与此同时,京东折扣超市、美团小象超市、淘宝心选等巨头,正携线上流量与资本优势渗透线下,用低价、快配送、精准备货的降维打击,让传统实体店举步维艰。可不少商家仍心存幻想:关闭电商就能自救?事实恰恰相反。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超67%传统实体店销售额同比降超30%,消费降级下顾客价格敏感,库存积压严重。但比业绩下滑更致命的是思维固化:商家仍视同行为死敌,互相压价;坚持单打独斗,无视巨头布局;拒绝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模式,宁可守着旧路等死,也不愿尝试新生。 巨头的收割早已开始:京东靠供应链压低成本,美团凭28分钟配送抢占时效,淘宝用心选前置仓精准触达用户。它们不求一城一地得失,要的是掌控整个消费生态,甚至能短期亏损换市场,而实体店仅有微薄现金流与到期房租,实力悬殊。 实体店并非无路可走。资源共享可降18.7%运营成本,收益共享能分散风险,线上线下融合让接入商家三月销售额回升22.3%。可这些模式常被当作“骗局”,商家怕改变、怕丢客户、怕学不会线上操作,用“怎么办”当借口,直到巨头上门,连改变机会都没了。 未来实体店要么被巨头收编、丧失自主权,要么抱团组建自主联盟。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已穷途末路,商家若不打破思维枷锁、拥抱新模式、立即行动,只会在“末日狂欢”中彻底出局。
市监总局将督促外卖平台合理控制补贴一场外卖大战下来,各家合计狂烧了几百亿,结果只
【7评论】【6点赞】
向中看齐
不知收了多少黑钱才能让这些寄生虫一样的公司肆意妄为。